正文 設計批評意識的培育與課程實踐(1 / 3)

設計批評意識的培育與課程實踐

學術論壇

作者:李江

【內容摘要】設計批評是指在一定立場,以一定的角度和標準對設計活動進行感性體驗和理性分析,並做出判斷和評價的科學活動,它是設計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對設計的健康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設計批評需要以設計教育為依托,通過設計批評的課程實踐,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批評理論與方法,逐步培育其批評意識,使其將這種能力融入到未來的設計實踐活動中。

【關鍵詞】設計批評 設計教育 批評意識

一、設計批評及意義

所謂批評,簡言之,就是指在一定基礎和背景下的對事物的批點評注。俄國文學家普希金曾對藝術的批評做過這樣的評價:“藝術的批評通過充分理解藝術家在作品中所遵循的規則、研究相應的典範作用及觀察突出的現象揭示了文學作品中的美和缺點。”就今天國內各藝術學科而言,繪畫、音樂、文學、影視等均業已形成各自學科相對完善的批評係統,為學科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設計批評,即設計學的批評係統卻遲遲尚未建立起來。

雖然今天中國的藝術設計領域,無論是設計產業還是設計教育,都表現出一派紅火、熱鬧的場麵,但如果剖開設計繁榮的表皮觀察其內部,不難發現存在的諸多問題已成為隱藏在設計繁榮外衣之下的冰山。分析個中緣由,除了設計的管理不完善、設計的製度不科學、設計的倫理不健全等之外,設計批評的缺失是造成目前中國設計現狀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設計批評的發展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先行於批評的設計的現狀。國內設計批評目前的狀況,事實上也是當下藝術設計某個層麵的一個縮影。設計批評係統的缺失在某種意義上已經嚴重阻礙了中國設計前行的步伐。

對於設計而言,設計批評是一種更深層次的價值判斷,其理論是進一步設計實踐的基礎。中國設計當下出現的各種“無序”與“盲從”的狀態,事實上與設計批評缺失有密切關係。當今的設計活動,其與人類現實生活的關聯密不可分,對其的價值判斷,特別是哲學價值、藝術價值及社會價值等的判斷將直接影響到設計實踐活動的健康有序發展。簡單回顧西方現代設計的發展曆程不難看出,批評的建立是推進設計進步的有效動力——如果沒有約翰·拉斯金和威廉·莫裏斯對1851年倫敦“水晶宮”博覽會的強烈批判和身體力行的改造,世界現代設計史的開端,“藝術與手工藝運動”很可能還要拖延時日;沒有格羅皮烏斯在《包豪斯宣言》中提出的“建立藝術家、建築家和工藝家的聯盟……將建築、雕塑、繪畫結合成三位一體的新的未來的殿堂”的批判觀念,很難想象現代意義上的設計教育的出現;當然,如果沒有“少即是多”(米斯·凡·德·羅)、“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機器,書是供人閱讀的機器”(勒·柯布西耶)、“形式服從功能”(路易斯·沙利文)、“用折衷的裝飾主義來修正國際主義風格建築的刻板麵貌”(羅伯特·文丘裏)等批評的聲音,西方現代設計也絕非今日的麵貌。這些批評的產生和相應的設計批評係統的建立在西方現代設計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促進了設計的繁榮,也成為設計改良和設計教育進步的有效推動力。

今天,中國的設計界開始認識到設計批評推動設計發展的重要價值,關於設計批評教育,有學者認為可以從意識、態度和方法等層麵入手來討論,在筆者看來,這幾方麵最為重要的應是批評意識的建立,在一係列關於使設計批評“成為可能”(國內近年來舉辦了不少探討設計批評的學術研討會)的設想中,意識無疑是最重要的促成批評建立的推力。筆者認為,在設計批評成為可能的諸因素——“意識”“態度”“方法”中,“意識”無疑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其他兩個因素的先導要素。態度決定方法,但在此之上首先是意識的培養。意識的匱乏是造成當下設計發展“盲從”“無序”“失語”的根源,隻有“意識”得以培育和確立,良好的“態度”(批評與被批評者所能達成的目的)才可能建立,有效的“方法”(批評展開的切人點)才可能得以施展,因此,在設計批評係統的建立過程中,批評意識的確立是首要考慮的因素,而這一因素的培育應從設計教育開始,從學生的批評意識培養做起,從源頭上建立設計批評的科學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