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生兵變 張愔上表稱留後(1 / 2)

張建封一死,徐州頓時失控。

張建封病危之際,濠州刺史杜兼陰圖取而代之。杜兼,字處弘,係中書令杜正倫五世孫。初,杜正倫無子,故以兄子杜誌靜為後。父杜廙,為鄭州錄事參事軍事。安祿山亂,宋州刺史李岑以兵迎之,為追騎所害。杜兼尚幼,逃入終南山。伯父杜存介為賊執,臨刑,兼號呼願為奴以贖,遂皆免。

建中初,進士高第,張建封到徐州,征用杜兼為從事,居於幕府之中,待人謙遜,從來不計較細枝末節的瑣事。杜兼十分藏書,家藏圖書過萬卷,每每在書末印有:“清俸買來手自校,汝曹讀之知聖道,墜之鬻之為不孝”的家訓。

徐泗節度使張建封表置其府,杜兼積功為濠州刺史。杜兼性輕浮陰險,尚豪侈。“所至大殺戮,裒藝財貲,極耆欲。”德宗既厭兵,大抵刺史重代易,至曆年不徙。杜兼探德宗意,謀自固,即脩武備,募占勁兵三千,德宗以為才。杜兼任濠州刺史,帶有節度使職銜,張建封病情危重,杜兼急忙趕到府中,暗中有所企圖。

李藩與同僚探視張建封,出來之後哭著對杜兼說:“仆射公忽然病重如此,你應該在州中鎮守,現在放棄本州的事務來到這裏,想要做什麼?應立即離開!否則,我一定會上奏皇上。”

杜兼倉促間驚懼沒有料到事情的發生,於是徑直回去。

十四日,朝廷以蘇州刺史韋夏卿為徐泗豪行軍司馬。

徐州“南控埇橋,以扼汴路”,更是咽喉要地。自從李泌調張建封鎮守,這裏一直很平靜。如今張建封病歿,卻引起了一場大風波。

暫時代掌軍權的是判官鄭通誠。可他在軍中缺乏足夠的權威。此時,正遇到浙西(今江蘇省南部、浙江省西部)的軍隊從關中防秋歸來,路過徐州。在唐朝,浙西軍是東南勁旅,尤其是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的弓弩手,天下聞名。

十五日,鄭通誠貿貿然決定請浙西軍入城,幫他震懾軍中的驕兵悍將。沒想到,消息泄露。

此事被吳蛤蟆得知,吳蛤蟆大為惱火,命令節度牙門的兩廊壯士,大聲呼喊:

“捉拿反賊鄭通誠!”

“鄭通誠勾結外人,鎮壓自己人!”

五、六千人在吳蛤蟆的帶領下,突然嘩變,闖入甲仗庫,強奪鎧甲刀槍,偷襲浙西大營。

毫無防備的浙西軍倉皇逃竄。

吳蛤蟆和幾名軍吏帶領變兵包圍節度牙門,殺了判官鄭通誠及大將段伯熊等數人,還扣留了監軍的宦官……高呼口號,讓張建封的兒子、前虢州參軍張愔暫代軍務。

聞訊趕來的泗州軍試圖強攻,結果也被打得丟盔棄甲,逃之夭夭。

德宗聽說留守鄭通誠和士兵對立,激發兵變,被徐州亂軍所殺,急忙讓吏部員外郎李鄘為徐州宣慰使。

李鄘,字建侯,江夏人。北海太守李邕之侄孫。父李暄,官至起居舍人。李鄘大曆中舉進士,又以書判高等,授秘書正字。為李懷光所辟,累遷監察禦史。及李懷光據蒲津叛,李鄘與母、妻陷賊中。恐禍及親,因偽白李懷光曰:“兄病在洛,請母往視之。”李懷光許焉,且戒妻子無得從。李鄘皆遣行。後李懷光知,責之。李鄘對曰:“鄘名隸軍籍,不得隨侍老母,奈何不使婦隨姑行也。”李懷光無以罪之。時與故相高郢同在賊廷,乃密奏賊軍虛實及攻取之勢。德宗賜手詔以勞之。後事泄,李懷光嚴兵召郢與鄘詰責。李鄘詞激氣壯,三軍義之。李懷光不敢殺李鄘,囚李鄘於獄中。李懷光死,馬燧就獄致禮,表為河東從事。李鄘尋以言不行,歸養洛中。襄州節度使嗣曹王皋致禮延辟,署從事,奏兼殿中侍禦史,入為吏部員外郎。

李鄘直抵徐州大營,召集三軍將士,宣讀德宗聖旨,諭以禍福,脫監軍械,使複其位。在充滿敵意的冰冷目光中,李鄘若無其事地朗聲宣讀起聖旨。

兩廊壯士完全被李鄘的氣勢給震懾住了。

吳蛤蟆見狀,和另外一名徐州軍吏一起,持劍來到李鄘麵前,公然對抗,拒不服從,並要對李鄘等人動手,嚇得李鄘出了一身冷汗。

李鄘要求張愔過問,張愔對徐州軍吏們道:“大家稍安勿躁,請不要對李大人和監軍使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