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歸彭城 張建封病逝徐州(2 / 2)

張建封病重,鄭通誠以幕中判官之職知留後,抗拒朝廷敕命,其人的陰鷙、專橫和暫時取得張建封的信任可想而知。

韓愈對此孤獨和鬱悶,“連日或不語,終朝見相欺”,“言無聽也,唱無和也,獨行而無徒也,是非無所與同也”。

孟郊因故未能來徐,而韓愈對這些野心家的種種異樣活動,不可能毫無覺察。如今,韓愈也無法再如期等到秋季了,隻能在朝廷敕命遲遲不下、徐州兵亂已成狂瀾將起之勢之際,提前離開徐州,借故與李翱等訪問故人李平。

五月十日,李翱與韓侄女的婚事甫畢,韓即挈全家與李翱夫婦一起離徐,沿泗水東至下邳,再由下邳西行至洛陽。

韓愈臨行前寫下《幽懷》一首生活抒情詩,先是描繪了一幅當時彭城清明時節男女郊遊的歡樂景象:

幽懷不能寫,行此春江潯。

適與佳節會,士女競光陰。

凝妝耀洲渚,繁吹蕩人心。

間關林中鳥,亦知和為音。

接著,筆鋒一轉,借大好春光的流逝來反襯自己的年華易逝,壯誌難酬:

豈無一樽酒,自酌還自吟。

但悲時易失,四序迭相侵。

我歌《君子行》,視古猶視今。

五月十三日,韓全義帥兵與吳少誠將吳秀、吳少陽戰於溵水南,兩軍才交鋒,官軍即潰敗。韓全義退保五樓。

五月十三日庚戍,,張建封病逝於徐州,享齡六十有五,勅贈司空,郎官二人吊祭,贈物五百。張建封妻室皆徐州劉氏。其初,娶齊州錄事參軍劉祈之女;其後娶長安尉劉灝之女。兩個妻子皆柔明壯淑,相繼去世,張建封便與二妻同穴安葬。

張建封共有11個兒子,長子張愉,為前河南府參軍;次子張惇;三子張愔,跟隨張建封鎮守徐州;四子張憮,太廟齋郎;其餘幾子為張愐、張惕、張怡、張慥、張悰、張怙、張協,鳳雛驥子,方應駿逸,孝嗣參軍,哀親,在外戍廬塚,遂見之者傷懷。另有七個女兒。一適校書郎、隴西李君房。其餘均為孩幼。

貞元十六年,韓愈三十三歲。五月十四日,韓愈寫道:

餘始得李生於河中,今相遇於下邳。自始及今,十四年矣!始相見,吾與之皆未冠,未通人事,追思多有可笑者,與生皆然也!今者相遇,皆有妻子。昔時無度量之心,寧複可有是?生之為交,何其近古人也!是來也,餘黜於徐州,將西居於洛陽。泛舟於清冷池,泊於文雅台下,西望商邱,東望修竹園,入微子廟,求鄒陽、枚叔、司馬相如之故文,久立於廟陛間,悲《那》頌之不作於是者已久。隴西李翱、太原王涯、上穀侯喜實同與焉。貞元十六年五月十四日,昌黎韓愈書。

李生名平,為韓愈舊友。從貞元二(786)年二人即訂交,當時韓愈隻有十九歲,故文中言“未冠”。本文是韓愈遊下邳,曾至李平家敘舊,臨別題壁誌念,體現了他對友情的萬分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