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因素
一些人因精神受刺激,情緒不穩定,或疲勞,或性格內向,有的是為了回避某些麻煩的事情而采取代償性的進食,想通過餐桌上的樂趣來補償生活和工作中的種種不快,結果導致逐漸肥胖起來。
生理因素
隨著年齡增長,內分泌係統的改變,基礎代謝率逐漸降低,體力活動相對減少。如果不相應調整和縮減每天攝取的熱能,會經常處於超水平狀態,容易肥胖,並易形成惡性循環,導致體重增加,基礎代謝降低,使胰島素的分泌水平增加,促進葡萄糖轉化為脂肪及脂肪細胞增大。
睡眠不足與睡眠過量
足夠的睡眠有益於健康,但太多的睡眠可因整個神經中樞長期處於抑製狀態而導致各器官功能減退,使體重增加。另外,睡眠不足也可誘發肥胖,至少短期內會如此。
美國科研人員對30多名健康的青年男女做了個試驗,其中一部分入每晚睡眠不足6小時,作為睡眠不足組;其餘入睡7~8小時,作為睡眠正常組。結果顯示:睡眠不足組體內的胰島素不能正常地使葡萄糖進行代謝,因而可能發展成為肥胖。而睡眠正常組胰島素的敏感性正常。
每天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和不足4小時的人,都有可能使其體重增加,隻有適量的睡眠才有助於人體健康。
減肥的幾個誤區
不吃東西減肥
不吃東西,體重下降,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長期如此,則會誘發人體多種疾病。
使用不當的方法進行減肥以後,身體機能為了調節身體的熱量、均衡營養,會把身體裏的脂肪儲存起來,短時間內即便不進食,體重下降也不會很快,因為脂肪體積沒有變。
以節食來減肥,前麵一頓或是幾頓都沒吃,下一頓隻吃一點點食物,則身體就會把所有的熱量與營養都吸收了。
正確的做法是,一日三餐按時進食,早餐與中餐吃八九分飽,晚餐吃些蔬菜和水果。同時注意少吃零食。
使用減肥藥減肥
藥物減肥的複胖率為80%,即使是最有效的減肥藥,減肥後所能維持體重的時間也就是一年多,之後體重又會回升。非藥物減肥雖然在4~6個月內能使體重下降5%~10%,但這是遏製體重減輕的唯一有效措施,而且會讓自己更加健康美麗。
減肥目標設定太高
每個人在減肥之前,都會先定一個目標,比如不吃蛋糕,一天要做多少運動或近期要瘦幾千克等。但當目標設定太高而無法達到時,就會有一種失敗感而失去信心,這對減肥是致命傷,而且也是複胖的主要原因。在減肥期間,不要要求過高,可以參照以下步驟一步一步慢慢來,把基礎打好。
(1)先評估自己的條件(想減掉幾千克)。
(2)列出完美的計劃表(如晚上8點後絕不進食)。
(3)徹底實行計劃。
(4)再一次自我評估(修正完美計劃表的內容,看是否有做不到的地方)。
以上的減肥步驟是必需的。那些會複胖的人,大多一開始直接就實行第三步驟了。這還不要緊,如果第四個步驟也做不到,不能正確地再一次自我評估,而是失去信心,那麼複胖就在所難免了。
認為減肥不能吃零食
實際上,在減肥過程中可以吃零食,但要選擇那些低脂肪零食,因為它能提高人體新陳代謝率,保持能量。
認為脂肪不足會引起營養不良
其實,沒有必要擔心減少脂肪的攝入量會減少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吸收,維生素和礦物質也可以從低脂肪的食品中獲取。脂肪牛奶的含鈣量和普通牛奶的含量相同,但瘦肉含的鐵和鋅比肥肉多,因為這些營養存於肌肉中,而非脂肪中。
瘦身節食,應營養均衡
營養單一影響新陳代謝
營養的單一和營養不均衡會使身體的新陳代謝退化,各種體內的功能都可能衰退,而新陳代謝衰退就容易導致發胖。
能夠輕易拒食肉類,卻無法抗拒甜食或零食誘惑的人,在新陳代謝方麵也會減慢,所以應該重新考慮“減肥即節食”的觀念。
分娩後想減肥的女性,應該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在六大營養素(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均衡的基礎上,適當地減少攝入的脂肪和總熱量。
便秘是肥胖的導火索
便秘是萬病的根源,健康的大敵。有過便秘的人都知道,當廢氣積存於體內致使腹脹時,身體不舒適不說,就連體重也會增加。體重雖不至於增加太多,但是習慣性的便秘將會使身體的新陳代謝能力變差,而最終演變為肥胖,因而使瘦身的正常途徑變得更困難了。所以六種營養素的均衡攝入非常重要,偏向任何一種都無法得到應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