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產後保健飲食宜忌(1)(1 / 3)

一、產後保健常識

(一)產後肥胖

(1)孕期及產後肥胖女性在青春期、妊娠期容易發胖,原因是雌性激素的水平升高會促進脂肪合成代謝,從而使女性更易發胖。婦女在生過孩子後容易發胖,原因是在產後孕婦重視加強營養,忽視運動和膳食平衡,致使營養素攝入過多,造成產後發胖。

婦女妊娠期肥胖易使胎兒巨大而發生難產。妊娠期肥胖者合並糖耐量異常或糖尿病者較正常體重者明顯增多。妊娠期肥胖者分娩時發生各種並發症者大約占75%。

預防孕產婦及產後肥胖首先要進行科學的飲食。要盡量增加飲食品種,做到葷素搭配,粗細糧搭配,既滿足孕產婦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又能避免營養素的過剩。從而避免肥胖發生。建議孕產婦的每天飲食品種應包括糧穀類、豆製品、蔬菜、水果、乳製品及動物性食物等。並輪流選用同一類食物中的不同食物,使食物品種多樣化,使各種食物在營養成分上起互補作用,同時還要注意講究正確的烹調方法,盡量避免營養素的損失及有害物質的形成。

(二)怎樣預防產後發胖

產後發胖的原因,多因為沒有正確處理好飲食、睡眠、活動等關係,導致婦女體內新陳代謝失調,脂肪、糖過剩積聚所致。隻要女性多注意以下幾點,產後發胖是可以預防的。

(1)母乳喂養。母乳有“白色血液”之稱,是寶寶的最佳食品。堅持母乳喂養,有利於寶寶的生長發育,也可預防產後發胖。母乳喂養能促進乳汁的分泌,加強母體的新陳代謝和營養循環,將體內多餘的營養成分輸送出來,減少皮下脂肪的蓄積,從而達到預防肥胖或減肥的目的。

(2)飲食適度。飲食無規律,偏食或過食肥甘滋膩食物等,是造成肥胖的最常見原因。產婦需要的營養比平常多,但也要注意飲食有節,一日多餐按時進行。食物的構成應以高蛋白、高維生素、低糖、低脂肪(兩高兩低)為原則,合理配膳。注意做到葷素搭配、細糧與粗糧搭配,並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女性產後多吃蔬菜和粗糧,還可預防產後便秘和肛裂,並起到健脾和胃及美容的目的。

(3)科學睡眠。睡眠過剩,人體新陳代謝降低,糖分等營養物質以脂肪形式在體內積聚,也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產褥期睡眠要講究科學,遵循按時睡眠的原則,並講究睡眠的環境、姿勢等要素,以提高睡眠質量。產褥期夜晚睡8小時,白天午睡1小時,一天的睡眠時間就足夠了。睡眠過多則可導致產後發胖,過少則可影響身體健康。

(4)勤於活動。產婦躺在床上“捂月子”的習俗並不科學,同時也是產後發胖的原因之一。合理的飲食和適當的活動,是產後保健及預防產後發胖的重要措施。產後(順產)3天即可下地做輕微的活動,如自己洗手、洗臉、倒開水等。產後半月可做些輕微的家務,如自己做飯、洗碗、洗衣物等。滿月後,應適當多做些家務勞動。隨著體力的恢複,應該每天堅持做體操、健美操等,以減少腹部脂肪的堆積。適當的活動可以調節人體新陳代謝功能、消耗體內過多的脂肪和糖分。

(5)心情舒暢。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煩躁、生氣、憂愁等情緒因素的影響,在產後肥胖的預防中也很重要。因為情緒因素可使體內內分泌係統失調,影響新陳代謝和營養循環,從而造成肥胖或發生疾病。(三)關於減肥瘦身

確定自己肥胖的原因

分娩後,女性在計劃減肥之前,隻有了解並分析自己真正發胖的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找出適合自己的減肥方法。

引起肥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麵原因:

遺傳因素

肥胖的發生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已被國內外專家的研究所證實。

如果雙親中一方是肥胖者,其子女患肥胖病幾率約為50%,而雙親均為肥胖者,其子女肥胖患病幾率增至80%。可以說,父母肥胖是其子女將來肥胖的重要原因。

物質代謝與內分泌功能的改變

肥胖的物質代謝異常(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的代謝、糖代謝、脂肪代謝異常)及內分泌功能的改變(主要是胰島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生長激素等代謝的異常)可造成肥胖。

生活及飲食

(1)肥胖的直接起因是機體長期處於能量攝入過多,而又缺乏鍛煉的狀態。

(2)脂肪是提供機體能量需要的主要來源,一部分作為細胞的組成部分,另一部分轉為其他物質供某些組織利用,多餘部分則貯存備用。若一味追求高糖、高脂肪、高蛋白飲食,特別是過多地攝入動物內髒和動物脂肪以及零食等,則容易引起肥胖。

肥胖與兩個有關,一是與食物的選擇有關,二是與進食的速度有關。尤其是那些品種單一的快餐和飲料,很容易使人變得肥胖起來。另外,進食速度過快也易導致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