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產後飲食宜忌(4)(3 / 3)

百合富含水分,可以解渴潤燥;有良好的營養滋補之功,特別是對病後、產後體弱及神經衰弱等症大有裨益,常吃百合有潤肺、清心、調中的功效,可以止咳、止血、開胃、安神,有助於增強體質,臨床觀察還發現,百合有治療鬱熱型胃痛的功效。由於百合性質偏涼,因此凡是風寒咳嗽、虛寒出血、脾虛便糖的人都不宜選用。食療上建議選擇新鮮百合更佳,秋季食用更宜。

芋頭芋頭又稱芋艿、芋奶、芋鬼和香芋等,煮、炒皆宜,因其軟糯細膩,香甜適口而享有盛名。在我國的很多地方,中秋吃芋頭成為了一種源遠流長的習俗。芋頭具有益胃、寬腸、通便散結、補中益肝腎、添精益髓等功效,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能增進人體的免疫功能,可作為產婦康複期的常用藥膳主食;另外,芋頭所含的礦物質中,氟的含量較高,具有潔齒防齲、保護牙齒的作用。

香菇香菇,又稱香蕈、椎耳、香信、冬菰、厚菇、花菇,是我國傳統的著名食用菌,在世界上最早由人工馴化栽培。由於它味道鮮美、香氣沁人、營養豐富,不但位列草菇、幹菇、白蘑菇之上,而且素有“植物皇後”之譽。

香菇含有十多種氨基酸,其中有異亮氨酸、賴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蘇氨酸等7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還含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PP及礦物鹽。哺乳產婦經常食用香菇對預防嬰兒因缺乏維生素D而引起的血磷、血鈣代謝障礙導致的佝僂病有益,還可預防皮黏膜及皮膚炎病。

海帶海帶,又名昆布、江白菜,營養價值很高,近年來被人們稱為“健康食品”和“長壽菜”,常吃能祛病強身。據測定,海帶富含蛋白質、粗纖維、無機鹽,此外還含有甘露醇、尼克酸等,它也是迄今發現含碘量最高的食品。

海帶中富含碘,而碘是人體合成甲狀腺素的主要原料,頭發的光澤就是由於體內甲狀腺素發揮作用而形成的;碘還可以刺激垂體,使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降低,恢複卵巢的正常功能,消除乳腺增生的隱患。

紅薯紅薯,又稱白薯、甘薯、番薯、山芋、紅苕等,原產美洲。它不僅是健康食品,還是祛病的良藥。就總體營養而言,紅薯可謂是糧食和蔬菜中的佼佼者。歐美人讚它是“第二麵包”,前蘇聯科學家說它是未來的“宇航食品”,法國人稱它是當之無愧的“高級保健食品”。

紅薯含有豐富的糖、蛋白質、纖維素和多種維生素,其中β-胡蘿卜素、維生素E和維生素C尤其多。特別是紅薯含有豐富的賴氨酸,而大米、麵粉恰恰缺乏賴氨酸。紅薯與米麵混合食用,可以得到更為全麵的蛋白質補充,可促使上皮細胞正常成熟,抑製上皮細胞異常分化,消除有致癌作用的氧自由基,阻止致癌物與細胞核中的蛋白質結合,使人體免疫力增強。

玉米玉米學名玉蜀黍,又叫苞穀,原產墨西哥和秘魯,大約16世紀初傳入中國。玉米中含有大量的營養保健物質,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胡蘿卜素外,還含有核黃素、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其維生素含量非常高,為稻米、小麥的5~10倍。

在當今被證實的最有效的50多種營養保健物質中,玉米含有7種——鈣、穀胱甘肽、維生素、鎂、硒、維生素E和脂肪酸。經測定,玉米能提供的鈣幾乎與乳製品中所含的鈣差不多。中醫也認為玉米能益肺寧心、健脾開胃、健腦益智,適合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的人食用。

番茄番茄,又叫做西紅柿、洋柿子,是全世界栽培最為普遍的果菜之一。番茄起源中心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帶。其在17世紀傳入菲律賓,後傳到其他亞洲國家,現在已經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食物,並具有“平民水果之王”的稱號。

番茄中富含維生素B、C及硒、鈉、鎂、鈣、鐵等微量元素。多吃番茄可以使人精力充沛,降低膽固醇的含量。這是因為番茄中含有大量的粗纖維,它在人體內可以和由膽固醇生成的生物鹽相結合。生物鹽再和番茄中的粗纖維結合後,可以通過消化係統排出體外,這樣,人體內積存的一部分膽固醇就會自動轉化為生物鹽,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就會減少。此外,番茄中豐富的維生素還可以輔助治療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