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安神營養的攝取(1 / 3)

要想腦不老就請食來療

一句話解答

男人衰老從30歲開始,此後各個器官的功能開始退化,各種疾病也會接踵而來。而老年性癡呆症無疑是困擾許多老年人的一個難題。目前這種病並沒有根治的方法,但加強飲食上的調理,卻可以降低其發生率。

專家指導

“人老了,腦子也不好使了。”這是老年人最常說的一句話。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的功能也會萎縮,許多老年人往往會患上癡呆症。這種疾病正困擾著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關於這一疾病,目前還沒有根治的辦法,但是通過合理的飲食調整,我們還是可以降低其發生率的。預防大腦衰老的關鍵在於飲食的平衡,具體要求就是多吃植物性蛋白、含鈣食品,適量補充維生素E和卵磷脂,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減少鋁、銅的攝入,少吃肥肉,少吃鹽和糖等。

1.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 12.

老年性癡呆的發生與機體葉酸和維生素B 12的缺乏有關。患有老年癡呆症的病人血液中高半胱氨酸的含量特別高,而葉酸與維生素B 12能降低體內高半胱氨酸含量,因此補充葉酸及維生素B 12對於防止老年性癡呆症的發生有很好效果。動物性食物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 12,此外肉、蛋、奶、魚、蝦等產品的含量也較多。發酵後的豆製品也可產生大量維生素B 12,臭豆腐中的含量尤高。菠菜和豆角等蔬菜中含有較多的葉酸。

2.常食大豆。

大豆含有豐富的異黃酮,對大腦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其化學性質極為穩定,無論炒煮燉均不會破壞其結構,也不會影響其效果。所以常食大豆即可以補充豐富的植物蛋白,又可以抗癌及預防老年性癡呆症。未加工的大豆其營養物質被人體吸收利用的較少,隻有製成各種豆製品才能提高豆類的營養價值,並易於人體的消化和吸收。所以,平常多喝點豆漿,或多吃一些豆製品,就可以起到預防大腦衰老的效果。

3.多吃魚或適當補充魚油。

健康的老人血液中歐米伽3脂肪酸(尤其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遠遠高於癡呆的老人。這種脂肪酸在魚中含量豐富,還能預防心髒病的發生。所以老年人多吃魚類是有好處的,特別是鮭魚、鱒魚和魷魚等高油脂的魚類。

4.適當補充卵磷脂。

乙酰膽堿的缺乏是造成老年性癡呆症的主要原因,而卵磷脂是腦內轉化為乙酰膽堿的原料,所以適當補充卵磷脂可為大腦提供有益的營養,提高智力,延緩腦力衰退。

卵磷脂在蛋黃、大豆、魚頭、芝麻、蘑菇、山藥和黑木耳、穀類、小魚、動物肝髒、鰻魚、紅花籽油、玉米油等食物中都有一定的含量,大豆、蛋黃、卷心菜和動物肝髒中含量最多。但若想從一般飲食補充足夠的卵磷脂,可能會攝取過多的膽固醇與油脂熱量。所以最好選擇好的卵磷脂補充食品,以免攝入過多的膽固醇與熱量。

5.減少鹽的攝入量,增加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的攝入。

高不飽和脂肪酸、低鹽、低脂肪膳食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而維生素的補充有利於清除自由基、延緩衰老。水果和蔬菜中維生素的含量較為豐富。獼猴桃、鮮棗、草莓、金橘、辣椒、青蒜、小白菜、菠菜等果蔬中含維生素C較豐富;含維生素E較豐富的食物有小麥胚芽、棉籽油、大豆油、芝麻油、玉米油以及紅薯、禽蛋等。

6.減少鋁、銅的攝入。

鋁銅等過量進入人體也會對大腦造成危害。食物中鋁、銅的含量較少,但食品添加劑中的含量較多,所以老人應盡量少食幹酪和蘇打餅幹等食品。另外,由於酸雨越來越嚴重,因此飲水中也可能含有鋁,這也是應引起我們注意的。烹飪後的食品也應少在鋁製器皿中盛放,否則也會通過食物而進入人體。

可可粉、幹茶葉、動物肝髒、核桃和芝麻醬等含銅較多,所以老人也應少食,以免對大腦造成傷害。而適當攝入一些海產品、魚類、乳類、豆類、堅果類食品對預防老年癡呆則是有好處的。

相關鏈接

如何減少鋁的攝入

盡量少用鋁製炊具和餐具;使用鋁製炊具、餐具時,不要接觸酸或堿;不要用鋁鍋煮牛奶;做麵食時,避免使用含鉀明礬和銨明礬的化學發酵粉,采用活性幹酵粉發酵劑;不要經常服用含鋁的藥物。

工作累了多吃雞

一句話解答

雞肉具有很好的滋補效果。中醫認為它有溫中益氣、補精填髓、益五髒、補虛損的功效,對於男性來說,還可以改善由腎精不足所導致的小便頻繁、精少精冷等症狀。所以,多吃雞肉對人體是有很好滋補效果的。

專家指導

雞肉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食品,因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受到許多人的喜愛。此外,雞肉的滋補效果也是很明顯的。中醫認為雞肉具有溫中益氣、補精填髓、益五髒、補虛損的功效,可以治療由身體虛弱而引起的乏力、頭暈等症狀。對於男性來講,還可以治療因腎精不足所導致的小便頻繁、耳聾、精少精冷等症狀。

我們習慣上將豬、牛、羊等肉類稱為“紅肉”,而將禽類和海鮮等稱為“白肉”。雞肉是白肉中的代表,因其含有牛磺酸,因此對增強人體免疫力有很好的功效。牛磺酸可以增強人的消化能力,起到抗氧化和一定的解毒作用。在改善心腦功能、促進兒童智力發育方麵,更是有較好的作用。像禽類中的烏雞、火雞等牛磺酸的含量更高,因此其滋補效果也就更強。

但是不同部位其營養效果也是不同的。雞胸脯肉的脂肪含量很低,而且含有大量維生素,並有降低膽固醇的效果。想要減肥的人應少吃雞翅,因其脂肪含量較多。老雞的脂肪含量高於仔雞;雞肝中的膽固醇很高,因此膽固醇高的人不宜食用。

吃雞時,有幾點還是需要我們注意的。

1.雞腿肉比雞胸肉更健康。

有些人認為雞胸肉的脂肪和熱量含量要比雞腿肉低,所以雞胸肉比雞腿肉更健康。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隻要去掉雞皮,雞腿肉的脂肪含量還是相對較低的,而且雞腿肉含鐵比胸肉多,味道也要比胸肉好。所以,雞腿的營養價值更高。

2.烹飪前不要去雞皮。

有些人認為雞皮含有較多的脂肪和熱量,所以在烹飪前要先去皮。但這種做法也是錯誤的。因為雞皮和雞肉之間有一層薄膜,它在保持肉質水分的同時也防止了脂肪的外溢。所以去皮時應在烹飪後,不僅可減少脂肪的攝入,還保證了雞肉味道的鮮美。

3.雞的毛色不會對雞肉的價值造成影響。

有些人認為黃毛雞比淺毛雞含有更多的脂肪,這種觀點也不正確。雞的毛色與雞肉的營養價值並無直接聯係,所以不要用此來武斷地判斷雞肉的好處。

4.雞骨發黑並不是變質的表現。

烹飪雞肉時,黑色的營養色素會從雞骨頭中滲出,這是因為其中含鐵,可以安全食用。

5.土雞的營養價值與飼養的雞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吃土雞,認為這樣的雞營養價值更好。但實際上,土雞和肉雞在營養構成上沒有實質性差異,隻是土雞肉中抗生素類藥物殘留相對較少,從這點來說,對健康更為有利。

吃雞肉最好的辦法就是煲湯,這樣可以將肉中的營養充分釋放到湯裏,更利於人體吸收。但老母雞脂肪含量較高,老年人和血脂偏高的人最好少吃。白斬雞因其做法往往半生不熟,不僅不利於人體的吸收,也存在安全隱患,所以最好少吃。

對於處於忙碌狀態的白領一族來說,雞肉是一種很好的補品,多吃一些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雞肉進補,雞肉中豐富的蛋白質會加重腎髒負擔,因此有腎病的人應盡量少吃,尤其是尿毒症病人,應該禁食。

相關鏈接

雞肉怎麼燒最放心

雞肉怎麼燒都可以,燉雞、醬油雞、薑蔥雞、炸雞都是很好的吃法。禽流感病毒在70℃以上溫度下隻能存活兩分鍾。禽肉煮熟煮透後,病毒可被完全殺滅。無論哪種烹飪方式,隻要盡量燒熟燒透,在溫度上超過病毒可以存活的限度就可以了。

吃飯多咀嚼可增強記憶力

一句話解答

由於時間關係,一些男性朋友吃飯時習慣狼吞虎咽。但這樣不僅不利於消化,對健康也無益。正確的做法是細嚼慢咽。吃飯多咀嚼不僅有助於消化,還有增強記憶力的作用。

專家指導

為了搶時間,作為上班族的你是否已經習慣了狼吞虎咽。如果你果真有這樣的毛病,最好改掉,學會吃飯細嚼慢咽。這不僅更有利於食物在我們體內的消化,對提高記憶力也是有效果的。

咀嚼也與記憶有聯係,或許你不相信,但事實的確如此。日本的學者曾做過相關的科學調查,受試者隻咀嚼了兩分鍾食物,回答問題的正確率就比平常增加了30%。這個結果意味著兩分鍾的咀嚼行為使記憶力得到了提高。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原來多咀嚼可加快心髒運動,使腦部荷爾蒙分泌增多,從而使思維能力和記憶力也隨之提高。咀嚼還能促使人分泌唾液,而大腦中負責分泌唾液的區域與記憶和學習有密切關係。因此,吃飯多咀嚼可以幫助提高腦活力。對於兒童來說,多咀嚼能促進大腦發育;對於成年人來講,多咀嚼則可以起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老人多咀嚼對預防大腦老化和老年癡呆也是有好處的。

但每次咀嚼多少才科學呢?一般為20次左右,這樣便可以得到唾液給我們帶來的恩惠,如果能達到30次更好。但是對於一些已經習慣了吃飯狼吞虎咽的人來說,如何才能做到細嚼慢咽呢?

1.留夠充分的進食時間,每次吃飯的時間至少在20分鍾以上。

吃飯時間緊張是造成吃飯狼吞虎咽的主要原因。所以,一定要給自己留夠充分的就餐時間。每次最少要準備出20分鍾的時間來吃飯,這樣大腦才會接收到吃飽的信號,也可以避免因為吃得過多過快而攝入過多的熱量從而導致肥胖。所以,不管多麼忙,也會給自己留夠充分的就餐時間。

2.準備好愉悅的心情來享用美食。

吃飯時如果你的腦子裏還想著未完成的工作,就會產生一種急迫的心理。這對消化係統的正常工作也是不好的。那麼就先暫時把手邊煩瑣的工作都放下吧,別再想那些處理不完的資料了,全心全意把心思都放在食物上,當你用一種輕鬆的心情來享受就餐時,就可以步入下一個訓練細嚼慢咽技巧的主要階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