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什麼是肥胖(2 / 2)

(5)體質量指數(BMI)法,屬間接計算法。可根據下述公式計算得出結果。

公式一:BMI=體質量(kg)/[身高(m)]2

公式二:男性脂肪百分量=1.215×BMI-10.31

女性脂肪百分量=1.48×BMI-7.0

該方法簡便易行,較為實用。

如何計算理想體質量

(1)成人的理想體質量(體重)可根據下述兩個公式計算。

公式一(Broca公式):理想體質量(kg)=身高(cm)-105公式二(Broca改良公式):理想體質量(kg)=[身高(cm)-100]×0.9

公式二較公式一對中國人而言更為合適。

(2)兒童的理想體質量(體重)可根據下述兩個公式計算。

1~6個月嬰兒:理想體質量(g)=出生時體質量(g)+月齡×700(g)

7~12個月嬰兒:理想體質量(g)=6000(g)+月齡×250(g)

1~12歲兒童:理想體質量(kg)=實足年齡×2+8

如何準確測量體質量

測定體質量(體重)應按下述內容做到標準化,這是因為人體的衣著、所處的狀態,以及所使用的儀器都會對測量產生一定影響,而標準化有利於我們將影響降到最低。

(1)測定時必須保持時間、衣著、姿勢等方麵的一致,對住院患者而言應選擇晨起空腹、排空大小便後,著內衣褲測定。

(2)應使用同一體質量計。體質量計的感量和讀數要求精確至100g,嬰兒體質量要求計算到10g。測定前須先將體質量計標定準確。

(3)被測定者應穩立於體質量計中央,待體質量計指針穩定後再讀數。

判定某人是否肥胖,有“粗”和“細”兩種辦法。

所謂“粗”的方法,是借助下麵的兩種公式計算,我們這就分別來看一看。

公式一:實際體質量占理想體質量的百分比(%)=實際體質量(kg)-理想體質量(kg)×100%

根據這個公式,若結果在90%~110%之間,表明體質量(體重)正常;若在110%~120%之間,屬於超重,若大於120%,則可診斷為肥胖。

如何判斷肥胖呢?

在確認肥胖後,仍可進一步進行分級。

若結果在120%~130%之間,為Ⅰ度肥胖(輕度肥胖);若在130%~150%之間,為Ⅱ度肥胖(中度肥胖);若在150%~200%之間,為Ⅲ度肥胖(重度肥胖);若大於200%,則屬於病態肥胖。

公式二:體質量指數(BMI)=體質量(kg)/[身高(m)]2根據公式二,若結果在18~25之間為正常;若在25~26之間為超重;若在26~30之間為Ⅰ度肥胖(輕度肥胖);若在30~40之間為Ⅱ度肥胖(中度肥胖);若大於40,則屬於Ⅲ度肥胖(重度肥胖)。

上述兩種公式計算簡單、實用,因而得以在臨床上廣泛應用。然而,有時僅靠體質量(體重)一項指標來判定某人是否肥胖並不準確,例如一些運動員,因肌肉發達,其體質量可能已達到上述肥胖標準,但一般並不將他們列入肥胖行列。故我們將上述公式法稱為“粗”的方法。

為準確起見,有時需采用“細”的方法,即通過測定體脂來判定患者是否肥胖(體脂的測定方法在“如何了解體內有多少油脂”一節已經介紹,大家可以參考前文)。若男性體脂含量大於25%或女性大於30%,則可診斷為肥胖。以此診斷肥胖最為準確,但操作複雜,設備較為昂貴,故臨床上實際應用較少。

肥胖可分為繼發性肥胖和單純性肥胖兩大類。前者所占比例僅為1%,均有明確的內分泌異常的病因,並可因此分為下丘腦性肥胖、垂體性肥胖、甲狀腺功能低下性肥胖、皮質醇增多症(又稱庫欣綜合征)導致的肥胖、性腺功能低下性肥胖等。

其中,成人以皮質醇增多症和甲狀腺功能低下性肥胖最為多見,而兒童則以顱咽管瘤所致的下丘腦性肥胖最為多見。

單純性肥胖是指並無明確病因的肥胖,其所占比例高達99%。為排除繼發性肥胖可考慮進行:①X線檢查蝶鞍是否擴大,骨質有無明顯破壞;②測定血清皮質醇;③測定甲狀腺功能;④測定性激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