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2 / 3)

6.乳母

為促進母體健康的恢複並且為泌乳提供物質基礎,必須供給乳母充足的營養。乳母應多吃些動物性食物和大豆製品以供給優質蛋白質,同時還應多吃些海產品,這對嬰兒的生長發育很有好處。

7.老年人

老年人胃腸功能減退,應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強調粗細搭配。從膳食中攝入足夠的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營養素和適宜的膳食纖維十分必要。

此外,老年人還要積極參加適宜的體力活動或運動,但注意運動不宜過量,應把體質量(體重)維持在合適的範圍內。

雖然,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飲食特點,不同國家或民族的膳食構成也存在差異,但各地居民對食物卻有其共同的,也是最基本的營養要求。下麵,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1)供給熱量、維持體溫,並滿足生理活動和從事生活勞動的需要。

(2)構成細胞組織,供給生長、發育和自我更新所需要的原材料;並為製造體液、激素、免疫抗體等創造條件。

(3)保護器官功能,調節代謝反應,使機體各部分能協調地正常運行。

我們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攝取食物。所以說,食物是合理營養的物質基礎。說了這麼多的營養,究竟什麼是營養呢?

營養是指機體攝取、消化、吸收、代謝和利用食物或營養素以維持生命活動的整個過程。食物中的有效成分稱為營養素。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約有幾十種,概括為7大類:蛋白質、脂類、糖類、無機鹽(即礦物質,含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維生素、水和膳食纖維。它們各自具有獨特的營養功能,但在代謝過程中又互相聯係,共同參加、推動和調節生命活動。7大營養素在人體新陳代謝的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蛋白質

1.蛋白質的分類

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蛋白質和核酸是生命存在的主要形式,是構成一切細胞和組織的基本物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機體的一些重要生理活性物質由蛋白質構成,如激素、酶、血紅蛋白、血漿蛋白等。

這些生理活性物質起調節機體的新陳代謝、運輸氧、維持滲透壓等作用。蛋白質還可以形成抗體以抵禦外來物質的侵襲。當機體需要時,蛋白質也能代謝分解產生熱量,但蛋白質的主要作用不是產生熱量。蛋白質的基本構成單位是氨基酸,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共20種,20種氨基酸以不同的數量和排列方式連接起來,構成了成千上萬種蛋白質。其中有8種被稱為必需氨基酸,它們在人體內不能自行合成,或合成速率不能滿足機體需要,必須由外源性途徑(自然膳食或營養製劑)供給。它們是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纈氨酸。

按照蛋白質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我們可以把蛋白質分為下麵這兩大類。

(1)完全蛋白—蛋白質組成中含有全部的人體必需氨基酸。

(2)不完全蛋白—蛋白質組成中缺乏一種或幾種人體必需氨基酸。

2.蛋白質的主要作用

蛋白質的主要作用為:構成人體組織的主要成分;提供氮源;構成生命活性物質,如酶、激素、運輸蛋白、肌動蛋白、免疫球蛋白、膠原蛋白等;供能不是蛋白質的主要功用。

膳食蛋白質缺乏會造成我們出現後麵這些情形:腸黏膜和消化腺較早被累及,可出現消化吸收不良、腹瀉;肝髒不能維持正常結構與功能,出現脂肪浸潤;血漿蛋白合成發生障礙;酶的活性降低;肌肉萎縮;免疫力下降;傷口不易愈合;兒童時期可見骨骼生長緩慢、智力發育障礙。蛋白質長期不足還可造成營養性水腫,嚴重者可導致其死亡。由此,我們可看出,蛋白質對人體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脂類

脂類包括脂肪和類脂。脂肪又稱中性脂肪或甘油三酯。類脂包括磷脂、糖脂、固醇類、脂蛋白等。脂類是人體需要的重要營養素之一,脂肪在膳食中提供的熱量,約占總熱量攝入的20%~30%。脂類還是細胞膜、神經髓鞘等人體細胞組織的組成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具體來說,脂類物質可供給我們熱量;構成我們身體組織;供給我們必需脂肪酸;協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利用;儲存熱量;此外,脂肪對人體還可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其中,磷脂還有重要作用,如構成細胞膜及細胞器膜;神經組織中含有大量磷脂,它是維持正常的神經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質之一;它是血漿脂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它還是重要的乳化劑,在脂肪轉運和代謝中起重要作用。

糖類

糖類又稱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氫、氧3種元素構成的一大類化合物,是人類從膳食中獲取熱量最經濟最主要的來源。腦組織、骨骼肌和心肌活動都隻能依靠糖類提供熱量。我國膳食中約55%~65%的熱量由糖類提供。糖類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即供給我們熱量;構成細胞和組織;節約蛋白質;抗酮作用(在脂肪代謝過程中,必須有糖類存在才能完全氧化而不產生酮體;酮體是酸性物質,血液中酮體濃度過高會發生酸中毒);構成糖蛋白;此外,糖類還是某些生物大分子的前體和組分。糖類主要來源於穀類、薯類、豆類、堅果類等。

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所需要的一類低分子有機化合物,天然存在於食物中,人體幾乎不能合成,但需要量甚微。它們在機體的代謝、生長、發育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是防治多種營養缺乏病的必需營養素,具有預防多種慢性退化性疾病的保健功能。維生素具有以下特點:我們自身不能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既不參與機體組成,也不提供熱量;缺乏或不足時便會出現營養缺乏病;雖然它們的需要量很小,但是作用卻非常巨大。維生素有很多種類,按其溶解性可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兩大類。脂溶性維生素不溶於水,而溶於脂溶劑如油脂、乙醚等中,水溶性維生素則可溶解於水中。

胡蘿卜素

脂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A(包括胡蘿卜素,也叫維生素A原)、維生素D、維生素E和維生素K。

水溶性維生素包括B族維生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煙酸、葉酸、泛酸及生物素)和維生素C。

脂溶性維生素大部分儲存於脂肪組織和肝髒之中,通過膽汁緩慢排出體外,由於完全排出體外所需時間很長,所以攝入過量使體內積蓄過多會發生中毒。

水溶性維生素在體內僅有少量儲存,易通過尿液排出體外,因此必須每天從飲食中補充,長期供給不足,易出現維生素缺乏症。由於維生素的種類比較多且作用各不相同,這裏就不一一贅述了。

礦物質

礦物質是維持人體正常生活的無機物質,包括不同的金屬類和非金屬類物質。成人體質量(體重)的96%是碳、氫、氧、氮和水,其餘的4%,約2.7kg是由60種不同的無機鹽(也稱為礦物質)組成,其中有21種已被證實為人類營養所必需。

在人體內含量較多的礦物質有鈣、鎂、鉀、鈉、硫、磷、氯等7種元素。

在人體中含量小於0.01%的礦物質被稱為微量元素。目前已確認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有14種,即鐵、銅、鋅、碘、錳、鉬、鈷、鉻、鎳、錫、釩、矽、氟和硒。

無機鹽和微量元素不能由我們人體來自行合成,必須通過食物和水供給。它們參與構成人體組織但不提供熱量。無機鹽尤其是微量元素攝入過多時會發生中毒,缺乏時則會發生疾病。

這類物質的特征為:它們不提供熱量;礦物質相互之間含有協同作用,某一種礦物質的缺乏,可能影響其他礦物質的吸收、利用,因此多種元素需同時攝入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礦物質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現在:①它們是人體組織成分;②維持人體的酸堿平衡;③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的滲透壓;④維持細胞膜的通透性和神經、肌肉的正常興奮性;⑤構成體內生理活性物質,並且還是酶係統的激活劑。由於篇幅有限,各種礦物質的具體作用在這裏就不一一贅述了。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生命。隻要有足夠的飲水,人不吃食物仍可以存活數周;但若沒有水,人數日便會死亡。

水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質,是飲食中的基本成分,在人類的生命活動中,水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人體需要量最大、最重要的營養成分。人對水的需要量變化很大,受氣溫、年齡、活動強度、膳食等很多方麵的影響,健康成人每天一般需要水2500mL。

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存在於植物性食物中,同蛋白質和澱粉一樣,也是由許許多多小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物質。有些膳食纖維屬於糖類,但在營養學特點上與糖類又有許多不同之處。

膳食纖維可分為可溶性纖維和非溶性纖維兩大類。

食物中常見的可溶性纖維有果膠、藻膠、豆膠等,它們主要存在於細胞間質,果膠來源於水果,藻膠來源於海藻,豆膠是某些植物儲存於種子中作為能源的多糖。可溶性膳食纖維在食品工業中常用來製作果凍、果醬及食品增稠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