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老年癡呆的治療,目前尚無有效的方法。但是,如果能早期發現、早期診斷,進行及時的治療,可以延緩病情的發展,使症狀得到減輕。
預防
老年癡呆的預防要從中年開始做起,因為老年癡呆如果能在癡呆前期或癡呆初期被發現,在生活上采取相應措施,可以控製病情的發展,並且可以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向好的方向轉化。從近幾年研究的結果看,對於老年癡呆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注意智力訓練,勤於動腦,以延緩大腦老化:應保持活力,多用腦,如多看書、多學習新鮮事物;培養業餘愛好,可活躍腦細胞,防止大腦老化。
2.注意維持人際關係,避免長期陷入憂鬱狀態:應注意廣泛接觸各方麵的人,如和朋友聊天、打麻將、下棋等,都可刺激神經細胞活力。另外,維持家庭和睦可以保持心情愉快,能增強抗病能力。
3.避免腦動脈硬化及腦血栓等疾病的發生:動脈硬化是老年癡呆症的主要“敵人”。調節膳食,少吃食鹽,並開展適宜的體育活動,有助於防止動脈硬化。
4.赤腳在卵石上走路:觀察發現,手腳牽動大腦,手腳運動大腦也跟著活動。因此,為了防止腦細胞過早的衰退,就要經常活動腳部,以赤腳在卵石上走效果最佳,也可以用腳趾夾核桃,腳尖裏扣再伸直,腳腕左右旋轉等,每次做1~2分鍾。
5.注意保持樂觀情緒:要寧靜無懼,恬淡虛無,與世無爭,知足常樂,清心寡欲,這樣有助於身心健康。
6.加強體育鍛煉:運動可以促進神經生長素的產生,預防大腦退化。除整體性全身活動外,應盡量多活動手指。
7.咀嚼預防癡呆:咀嚼功能與大腦中樞相互關聯,咀嚼時通過頜關節運動、使腦循環暢通,加強大腦皮質的活化,從而預防腦老化和老年性癡呆。
8.起居飲食規律:一般應早睡早起,定時進食,定時排便,保持大便的通暢對於預防老年癡呆的發生有積極的意義。在膳食上,強調做到“三定、三高、三低和兩戒”,“三定”即定時、定量、定質;“三高”即高蛋白、高不飽和脂肪酸、高維生素;“三低”即低脂肪、低熱量、低鹽;“兩戒”即戒煙、戒酒。
食療
1.魚:癡呆病人腦部的DHA不飽和脂肪酸的水平偏低,而魚肉中這種脂肪酸的含量很高。
2.核桃: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被機體吸收後會改造成腦細胞的組成物質。
3.桑葚:對肝腎虧損、心脾氣血雙虧的癡呆病人尤為適宜。
4.花生:有明顯的抗衰老作用,多食可延緩腦功能衰退,抑製血小板黏聚,防止血栓形成,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
5.蓮子:可補脾益胃、養心安神、益智健腦,兼能益腎固精。
6.大棗:可養血安神、補養心脾。對於心脾氣血兩虛的癡呆病人較為適宜。
7.鬆子:用於防治早老性癡呆,尤其適用肝腎精虧伴有肺燥陰虛、幹咳少痰及腸燥便秘者。
8.山楂:常用於治療早老性癡呆兼有高脂血症、糖尿病,對痰濁蒙閉腦竅、血淤氣滯的患者尤為適宜。
其他:如蘑菇、雞蛋、大豆、木耳、山藥、海參等食物,對防治早老性癡呆均有一定效果。
五、帕金森症
帕金森病是一種老年期常見的慢性、進行性神經退行性疾病,又稱為震顫麻痹、巴金森氏症或柏金遜症。該病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人的神經係統變性疾病,多發生於40~50歲和65~75歲的中年以上人群。主要表現為患者動作緩慢,手腳或身體的其他部分的震顫,身體失去了柔軟性,變得僵硬。
症狀
1.顫抖:顫抖是帕金森病最常見的症狀,單側或雙側手臂出現不由自主地抖動。此外,雙腿、雙腳或下巴也有抖動的現象。稍微動一動正在顫抖的部位,就會使顫抖程度有所減輕。
2.四肢僵硬及肌肉攣縮:因為大腦發出放鬆的信息傳達不到肌肉組織。肌肉僵硬會導致肌肉疼痛或者身體無法伸直。
3.動作遲緩:下床、站立或坐下等很平常的動作,都須費點勁才能做到。走路時無法邁開腳步,而以小碎步前行。帕金森病患者有時候會有“凍僵”,即行動無法自主的感覺。
4.眼睛異常:眼肌的調節功能減退,出現雙目凝視、不眨眼、視野狹窄等症狀。
5.情感變化:情緒時好時壞,出現精神障礙。
6.自主神經及內分泌障礙:大量出汗,大量流涎,肥胖或者消瘦,出現月經異常、性欲變化等異常症狀。
病因
迄今為止病因仍不清楚,目前的研究傾向於認為與年齡老化、遺傳易感性和環境毒素損傷大腦神經元等綜合因素有關。一種觀點認為,該病主要是因位於中腦部位“黑質”中的細胞發生病理性改變後,多巴胺的合成減少,抑製乙酰膽堿的功能降低,則乙酰膽堿的興奮作用相對增強。兩者失衡的結果便出現了“震顫麻痹”。黑質細胞發生變性壞死的原因迄今尚未明了,可能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有學者認為蛋白質、水果、乳製品等攝入不足,嗜酒、外傷、過度勞累及某些精神因素等,均可能是致病的危險因素。
治療
1.藥物治療:可服用卡比多巴-左旋多巴複方製劑或抗膽堿藥物。但是藥物治療畢竟是一種替代療法,無法阻止本病的發展,且長期應用效果衰減,還可出現不良反應。
2.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包括腦立體定向毀損術、腦深部刺激治療、立體定向神經放射治療和基因治療幾種,每種方法各有利弊,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病人的手術方法。
3.康複療法:在醫生的指導下,每天進行平衡功能鍛煉、肌力鍛煉、關節活動範圍訓練。
六、老年性陰道炎
絕經後的老年女性由於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使得陰道黏膜萎縮、變薄,上皮細胞內糖原含量減少,陰道內pH值上升,陰道的自淨作用下降,抵抗力減弱,導致大腸杆菌、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容易入侵而發生炎症,稱為老年性陰道炎。
症狀
1.老年性陰道炎的主要症狀是陰道分泌淡黃色白帶,嚴重者是血樣膿性白帶並且伴有惡臭。
2.外陰有瘙癢或灼熱感,檢查時見陰道呈老年性改變,上皮萎縮,皺襞消失,上皮變平滑、菲薄。
3.陰道黏膜充血,有小出血點,有時有表淺潰瘍。若潰瘍麵與對側粘連,陰道檢查時粘連可被分開而引起出血,粘連嚴重時可造成陰道閉鎖,炎症分泌物引流不暢可形成陰道或宮腔積膿。
治療
1.局部用藥:可用1%乳酸或0.5%醋酸液陰道衝洗,衝洗後局部用藥,甲硝唑或氟呱酸每次1片,放入陰道深部,7~10日為一療程。
2.雌激素治療:一般經上述局部治療即可奏效,對炎症較重者可輔以雌激素治療。己烯雌酚0.125~0.25毫克,每晚放入陰道一次,7日為一療程。頑固病例可口服尼爾雌醇,維持2~3個月。對乳癌或子宮內膜癌患者禁用雌激素。
預防
老年性陰道炎的預防原則是加強陰道黏膜的自然防禦機製,改善陰道局部環境,增強抵禦細菌的能力。
1.認真治療生殖道炎症,如慢性宮頸炎,以減輕分泌物對陰道的刺激和陰道內雜菌滋生的機會。
2.保持外陰清潔與幹燥。大、小便後要把外陰及肛門等部位擦幹淨。外陰每天用溫清水洗就可以了,盡量經常換內褲,盡量少坐盆洗,要盆浴最好單獨使用,減少交叉傳染或感染的機會。
3.查一下雌激素的水平,從而在醫生的指導下,提前根據自己的情況適當的補充雌激素。這樣可以延緩各組織器官功能的衰退,可以保持自己生殖器組織功能的正常。
4.陰道分泌物過多時,可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衝洗外陰,每天一次,7~10天為一療程,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雌激素製劑。
5.如果有特異性炎症,如滴蟲性陰道炎或真菌性陰道炎時,應盡快去醫院進行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