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報告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性觀念,他崇尚性行為,認為性行為本身是一件好事,沒有任何特殊的性行為是錯誤的,是不正常的。他說:“從生物學觀點出發,我認為人們為發泄情感而采取的任何方式都是自然的。”這正如清代大學士紀曉嵐所雲:“夫婦之間何事不可為”。金賽認為性行為本身是應該受到尊重的,當然他也否認他有任何想要助長人們性行為的企圖。他指出,性行為的方式因社會地位、教育程度的不同而有顯著差別。比如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中有90%以上的人有過口——生殖器性交,而在文化程度很低的人群中卻隻有20%。金賽工作報告的發表極大地推動了性知識的普及,使性教育成為一項群眾運動,開闊了人們久已閉塞的眼界。他的調查工作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規模、最詳細的性調查。
當今性學中還出現了作為性行為學和性治療學對立麵的價值主義思想,強調人的價值和主觀意誌,它是被稱為“第三思潮”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他們認為心理學應著重強調對人的價值和人格發展的研究。他們既反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把意識經驗還原為基本驅動力或防禦機製,又反對行為主義把意識看作是行為的副現象。關於人的價值問題,他們大都同意柏拉圖和盧梭的理想主義的觀點,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惡是環境影響下的派生現象,因而人是可以通過教育提高的,理想社會是可能的。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是馬斯洛(代表著作為《人類動機論》,1943),羅傑斯(代表著作為《患者中心療法》,1951;《論人的成長》,1961),梅(代表著作為《存在:精神病學和生理學中的新角度》,1959)。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和動機是一種層級結構,高級動機的出現有賴於低級需要的滿足。不論低級或高級的基本需要和動機都具有本能的或類似本能的性質,即都有自發追求滿足的傾向,而高級的需要和動機如友愛、認知、審美和創造的滿足,即人的價值的實現或人性的自我實現。羅傑斯則認為人的內在建設性傾向雖會受到環境條件的作用而發生障礙,但能通過醫生對患者的無條件關懷、移情理解和積極誘導使障礙消除而恢複心理健康。在教育中則強調建立親密的師生關係和依靠學生自我指導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性治療也要以患者為中心,要給他們自己選擇的機會,給他們自主權,讓他們最終能自己教育自己。醫生隻是教練,隻能促進、鼓勵、幫助,而不能強迫、硬性規定和空洞說教。治療的基本前提應是尊重病人的自主權和發展自身人格的能力,醫生應以平等的身份,理解和同情的態度,深入了解患者的原因,提供谘詢意見。
1.1.4性學的成熟期與治療學階段(1959~1975)
馬斯特斯和約翰遜夫婦是美國乃至世界著名的性學家,他們繼承了華生所開創的性實驗室研究的事業,在人類性反應實驗中大獲成功。馬斯特斯在1938年剛剛大學畢業時就對性行為研究產生了興趣,但他的導師勸告他,“等一下,等你成熟了,等你在性科學以外的領域裏取得相當聲譽後再加考慮”。1954年,時年38歲的馬斯特斯已是一名傑出的婦產科教授,獲準在大學醫院主持婦產科研究,他謹慎地邁出第一步,設立了生殖生物學研究室。然後從走訪和調查妓女開始,然而他發現從生理上來講,妓女都是不太正常的,性器官擴張明顯且總處於慢性充血狀態,因此讓她們作為受試對象是不恰當的。有關他征募誌願受試者的消息傳開之後,許多男女紛紛報名要求參加,雖然報酬微不足道,但他還是挑選到足夠數量的身體健康、有相當表達能力的、能在性實驗過程中詳細報告所產生的體驗和感覺的誌願者。隨後他又找到學過音樂和社會學、作過廣告和管理研究、還有商業寫作經驗的約翰遜當助手,之後兩人結成夫妻在這項極富冒險性的新事業中攜手奮鬥。他們采用應變計測量陰莖周長等的變化;采用內置照相機的透明塑料陰莖模擬物來觀察陰道壁的各種變化;他們測量了312位男子和382位女子在性交、手淫、模擬性交等3種性活動方式中的心率、呼吸、血壓、肌肉收縮等基本生理變化;不再向過去那樣隻記錄受試者的主觀敘述,所以他們得到的資料更具科學性和客觀性。在1966年出版的《人類性反應》一書,以轟動世界的性實驗室研究的成果成為了人類性研究從黑暗走向黎明的一顆啟明星(該書於1989年由馬曉年等人翻譯並在北京出版)。這本書詳細總結了他們在十幾年裏研究過的1萬多個性反應周期資料,提出了人類性反應的4階段劃分法,從而使全世界對性反應的描述有了共同語言。他們所做的工作糾正了廣為流傳的“手淫有害論”的錯誤;糾正了弗洛伊德關於婦女反應高潮分為“陰蒂高潮”和“陰道高潮”兩種類型並極力貶低陰蒂高潮的錯誤認識;延長了人們認可的性生活年齡,即衰老並不意味著性欲的必然減退和性高潮能力的必然喪失;首次提出男子在高潮射精後具有性不應期和女子具有多次高潮的能力;觀察到哺乳可以引起婦女的性反應,實行母乳喂養的婦女的性欲和體力的恢複比不哺乳的母親更快;提出性功能障礙的治療需要夫妻雙方的共同參與,促使大多數醫學院設立了有關性行為的課程。他們從1959年起又開始對人類性功能障礙進行研究和治療,經過多年的努力,創立和總結出性感集中訓練等一整套的性行為療法並總結於《人類性功能障礙》(1970)一書中,使眾多患者擺脫了性的煩惱。這兩本書成為了現代性學研究的第二座裏程碑,以後他們又發表了有關同性戀治療中的倫理問題、性醫學教科書等一係列著作,為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當然,他們成名後也遇到不同意見的批評,他們自身也難免陷入固步自封和思維僵化的問題。
海倫·卡普蘭是美國著名的女精神病學家和性治療專家。她發現男女兩性在發育過程中敏感區的形成上有明顯不同,男性集中在生殖器區域,過了中年發生泛化,擴展到全身;女性則相反,青春期時敏感區泛化,中年後才集中於生殖器區域。她把性反應劃分為3個獨立的時期:①性欲期,並探討了性欲形成時期的性障礙;②充血期,指生殖器官等部位的血管充血;③收縮期,指性高潮期肌肉的收縮反射。她於1974年出版的《新性治療學》一書把心理分析治療和行為治療有機地結合起來,繼承和發展了馬斯特斯和約翰遜的工作,並給予理性的總結,開創了性治療的新局麵,如性欲障礙偏重於性心理治療,而無性高潮偏重於性行為治療。性治療的主要目標限於緩解患者的性症狀,而不更多地涉及內心衝突和人際問題,隻有當心理動力學問題成為治療性功能障礙的阻抗時才給予適當處理。1987年,她的《性厭惡、性恐懼和恐怖症》出版,專門探討了性恐怖狀態這一常見而又很難處理的問題,其臨床表現就是性厭惡和恐懼性、性回避。到20世紀90年代之後,她又陸續把海綿體血管活性藥物注射和西地那非的使用融入她的性治療實踐中。
齊勃格爾德和艾力森於1980年提出了性行為的五期劃分法,他們認為馬斯特斯和約翰遜忽視了性反應中的認識(想什麼)和主觀(情緒如何)的方麵,幾乎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性生理反應上,而忽視了情感上的想法和感受,認為除非人們在生理反應和主觀感受上有明顯差異,否則並不會存在這一問題,這就造成男子勃起而未喚起,以及喚起卻不勃起(或女性出現潤滑)的生理、心理的分離現象。他們感到有兩個特別重要的主觀因素被忽視了,即性欲和喚起,前者指一個人想要性交的頻率,後者指在性接觸中所能興奮起來的次數。他們提出五期分類法,五期互相關聯,而又各具獨立性:①興趣或性欲;②喚起;③生理準備(陰道潤滑、腫脹和勃起);④高潮;⑤滿意(一個人對所發生經曆的評價或感受)。他們認為性的主觀方麵更為重要。這種分類對於理解和處理性功能障礙比馬斯特斯和約翰遜的理論更具有實際意義,因為不少病例用馬氏模型無法解釋。
海特(又譯為海蒂)是一位獲得曆史學碩士學位的社會學工作者。她在20世紀70年代指導了一項關於女性性反應的調查,這項調查不是采用選擇題方式,而是填充題,回答者可以盡自己所能詳細回答每一個問題。海特的研究發展了性調查研究,它的重要價值在於獲得了一批約3000名婦女的第一人稱自述的性感受。這些材料能夠成為教科書中重要部分的直接引語。通過閱讀海特報告,女性可以認識自我,男性則可以更多地了解女性性反應。其後她又做了男性性反應的調查,她的兩本調查報告在西方獲得了轟動。20世紀80年代後期,她又完成了婦女與愛情的調查報告。這3本調查報告均已在我國先後翻譯出版過兩次。
美國性心理學與性別研究的鼻祖約翰·莫尼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從事性醫學的開拓性研究近50年,他也是一位性學新術語的杜撰者,他總在提出新的術語和概念。他認為性學(sexology)是研究性分化與性二態(即兩性差異)的科學和研究伴侶之間情愛與性愛相結合的科學。他還提出性哲學(sexosophy)的概念,其內容主要是人們根據自己個人對性的體驗和根據他們各自或共同對性的體驗而產生的禁忌、觀念和信念;個人的和眾人共享的性價值,及文化所傳播的性價值體係。他與他人合作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家性別自認門診;他首先提出性別角色的概念(1955);他為醫學院學生設計了第一個性醫學課程表;他與外科醫生合作成功地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性別轉換手術(1965);他第一個提出雄激素不僅是男性性欲的決定因素也是女性性欲的動力;他第一個使用激素治療性犯罪的行為自控問題;並第一個探索行為細胞遺傳學。他與莫沙夫主編了大型學術專著,《性學手冊》(共7卷,前5卷1978出版,第6、7卷分別於1988,1990年出版)等一係列專著。他不斷杜撰新的性學詞彙,如“性別自認”、“情愛圖式”、“性別圖式”等反映性心理成熟的術語。他的工作贏得了廣泛的尊重。他頑強地與各種性禁忌和流行的錯誤觀念作鬥爭。他尤其激進地痛恨所有的假裝正經的道德維護者,他說:“每當我看到某些人偽善到了過分的地步,就禁不住要說,如果撕掉他的麵皮,看到的必定是罪惡”。2002年6月他因在性學界的終生傑出工作而榮獲德國赫希菲爾德性學大獎。
1.1.5性學從狹義向廣義的發展(1975~1995)
近30年來,性學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矚目的進展,是由於性研究由原先的純性學的一條腿走路變成性學與交叉學科交互滲透共同進步的兩條腿走路的方式。如性社會文化學、社會生物學、行為內分泌學、生理行為學、社會生態學及社會心理學等都與性醫學有交叉滲透。當今性學否定了幾千年的“性的中心是生殖器”的概念,提出“性是以大腦為中心,以皮膚為終端器官”的新概念,這來源於性生理學和醫學幾千年來的發展。生理功能和器質性因素又受到極大重視,在這一新的性係統概念影響下,人們對性的認識與處理又有了新的巨大變化。20世紀80年代初,性醫學突飛猛進的發展表現在對陽痿的病因、病理機製、診斷方法、治療措施的不斷深入了解和提高上。丹麥生理學家喬姆·瓦格納給男性性行為科學研究帶來了革命性變化,他設計的研究方法極其巧妙,首先在製造陰莖血管塑膠鑄型模型上下功夫,因為這對研究陰莖血管的走行和分支是絕對必要的。根據這些對陰莖血管正常與病理變化的對比研究,提出了血管性陽痿的新見解,這極大地推動了男性性功能障礙診斷和治療的進程。過去人們一直認為陽痿患者90%以上是由於種種精神因素所致,但20世紀80年代以後性醫學的發展使人們認清至少有一半的陽痿是由於神經、內分泌、血管等器質性因素所致。於是數十種新的診斷技術和手術治療方法得以發展和建立,為眾多的患者帶來新的希望。他還提出了盆腔截血綜合征的概念,靜脈血管漏和海綿體漏的概念,視覺色情刺激法鑒定心理性陽痿和器質性陽痿,並通過陰莖血管鑄型研究發現陰莖動脈與靜脈係統之間存在的交通支,這對解釋陰莖血管天然液壓係統的機製十分重要。
班克羅夫特是當代英國的性治療專家,他不信奉馬斯特斯和約翰遜或卡普蘭的性學理論,相反,他隻傾向於討論兩個概念:性喚起和性高潮。性喚起包括了性欲、中樞和外周的性喚起能力。他認為性欲是經驗的產物,包括認知、情愛和神經生理的因素。上述3種因素又受某種特定機製的影響。如認知過程從屬於社會心理學;神經生理過程從屬於生物化學和激素的影響;情愛從屬於心理和生物化學的作用。中樞和外周的性喚起能力是更複雜的問題,班克羅夫特把它們看作是兩個互相聯係而又各自保持獨立的過程。外周喚起容易得到證實,而中樞喚起能力尚無理想的證實辦法。性高潮與中樞喚起能力都是容易在主觀水平上得到認識而難以進行客觀的描述,往往隻能從它的神經生理基礎和男女經驗的差別上進行推測。班克羅夫特更強調性的心身模式,他對近年來在醫學生物學方麵的進展十分重視,他認為性興奮涉及某種中樞的神經生理喚起,除了生殖器官的反應之外,它也包括能夠影響人們表現和主觀體驗的認知成分。由此看來,性的生理與心理因素是相互影響的,性功能障礙也與影響身心反應環路中某環節的消極因素有關聯。雖然他也承認過去的經驗和現在的感受是同等重要的,但他更注意雙方的相互關係,認為它是婚姻不和諧和功能障礙的溫床。因此,他為性治療設置了更廣闊的目標,不僅強調減輕患者症狀,還將更多的注意力轉而集中在相互關係上,鼓勵患者在感情上享有充分的安全感,這樣才能表達並享受性感受。班克羅夫特把他的治療方法稱為行為、教育和心理治療技術結合的產物,實際上是“操作和理解的結合”。我們可以把他看作是一個折中治療學家或綜合治療學家。即他不依附於任何特別的理論,而在實踐中卻把兩種或更多的技術結合在一起加以運用。現代性治療經曆了從單一治療理論(心理分析)向二元的(心理分析與行為治療)乃至多元的治療理論的發展過程,折中治療或綜合治療始自馬斯特斯和約翰遜,卡普蘭使之係統化和理論化,班克羅夫特則更加完善了這一理論與實踐。
如果說金賽調查為我們提供了有關人類女性性行為的最綜合最係統的信息來源;馬斯特斯和約翰遜的實驗室研究揭示了女性性反應的生理學規律;S·弗舍爾的《了解女性性高潮》和《女性性高潮:心理學,生理學,幻想》(1973)兩本書從不同角度探討了女性性高潮問題;《海特報告》以第一人稱的形式總結和報告了幾千名婦女的性行為和性感受;凡此種種,都從根本上扭轉了弗洛伊德對女性性行為和性心理的偏見,但他們依然沒有擺脫和超越男子唱主角的局麵,而且多停留在淺嚐輒止並缺乏嚴格臨床考證的階段。《G點和人類性行為的其他新發現》(以下簡稱《G點》)則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可以說是女性學崛起的裏程碑,它使早在1950年代就發表但又一直受到學術界冷落的格拉芬伯格的工作真正得到學術界的重視和世人的矚目。當然如果沒有拉達斯、惠普爾和佩裏幾位作者親自進行的大量調查、臨床研究乃至實驗室測定得到的豐富的第一手資料,這本書也會令人感覺索然無味。可以說至今還沒有哪一本書能像《G點》一書這麼深刻、全麵、係統、細膩地涉入女性性反應和性行為這一神秘的領域,它所展示的內容曾令許多性學專家和婦產科專家膛目和疑惑,但也得到眾多的擁護和支持。
1.1.6性學進入藥物治療的性醫學時代(1996~)
開發和研製有效性藥物是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夢寐以求的目標,然而有效者寥寥無幾。人們曾對雄激素寄予厚望,但它對激素水平正常而又有男子勃起功能障礙(ED)的患者卻幾乎無效,於是育亨賓於廢棄多年後再次用於臨床ED的治療,後因其療效太低又遭淘汰。到了1980年,直接向陰莖海綿體內注射血管活性藥物來幫助ED男子勃起的治療方法開始風行,其療效可達70%~80%,但讓大多數男子從心理上不能接受,自己注射更是難上加難,何況長期注射易致海綿體組織纖維化或硬結形成。經尿道給予前列腺素E1的製劑——妙士(Muse),先於西地那非(萬艾可,偉哥)於1996年12月上市,它不會因注射而損傷海綿體組織,而局部用藥可使問題就地解決,用藥後沒有明顯的全身作用,故也是一種較好的治療措施(但後因用藥後出現局部疼痛和療效無法與偉哥相比而逐步退出了市場)。1998年3月,西地那非(萬艾可,偉哥)在美國公開上市,並掀起空前的轟動效應,終於令百年性學進程邁上了新台階,它上市僅有10餘年,已經為輝瑞公司創下了數百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其社會效益更是不可估量。它為解決曆史性難題提供了有力武器,推動了ED的治療。在此之前,由於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美國ED患者的就診率隻有7%,而在西地那非上市之後很快增長到40%。所以我們說西地那非的問世堪稱現代性學的第三座裏程碑,它給現代性醫學帶來了重大突破,是性治療方法的又一場革命,同時也令精神分析療法、行為治療、傳統中醫藥治療等麵臨嚴峻挑戰。其實,西地那非的問世也很偶然,原來它是作為一種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進入臨床試驗的,由於它的療效不盡人意,所以醫生們打算撤回該藥停止臨床試驗,然而服藥的誌願人員卻不願意退藥,經仔細詢問才發現其原因是它使男子的勃起功能有明顯改善,而這又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見並發症。開始時人們對此隻是當成一種笑談,但醫學專家們立即敏感地認識到它可能具有一種新的用途,於是在不經意之間便誕生了後來引起那麼大轟動效應的ED治療新藥。當年發現西地那非作用原理的3位科學家均在1998年獲得該年度諾貝爾醫學獎。隨後,泛地那非和他地那非也隨之問世。這些藥物開辟了藥物治療的新時代。
1.1.721世紀的性治療
性治療在21世紀中會衰敗甚至完全消亡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但它必須有一個脫胎換骨的改造才有出路,這就是與高科技相結合,把計算機技術引入性治療領域。近幾年來計算機技術已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發展,特別是虛擬技術的出現更是給性治療提供了一個充分施展其魅力的空間,性治療必然逐步走出其“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困境,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前景。未來虛擬性治療的基本方法是讓患者帶上特製的頭盔與眼鏡,穿上布滿傳感器的緊身治療衫,坐在能固定四肢的治療椅上;然後計算機就會按事先設計好的程序運轉起來,並把相應的電生理信號輸入頭盔、眼鏡和治療衫,患者便可以接受到如同實際生活中那樣的、但卻是模擬的觸摸刺激,這樣的性刺激相當於給患者提供了舒適的愛撫,並讓患者享受到充分的、甚至是超常的性感受。計算機還可以讓患者超越時空的限製,重新經曆往昔的生活,並在關鍵的時刻糾正錯誤和過失、消除不愉快的經曆,重新開始新的、積極的性體驗。計算機還可以實現和滿足患者的一切性要求或性幻想,而且可以在不對任何人產生任何不利影響的情況下實現其目標,這將避免任何因為代配偶或身體工作治療師帶來的倫理或道德問題。所以虛擬性治療不僅可以解決過去性治療中所遇到的種種困難,而且還可以大大提高其治療的有效率,造福於人類。它還有可能解決好不少社會問題,如遏製娼妓的盛行和明顯降低居高不下的性犯罪率。
虛擬性治療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身體感受力、喚起自然性反應,但由於它的造價十分昂貴,每套價值幾十萬美圓,它的推廣還有待時日,我們可以相信這一天不會讓我們等得太久的。
1.2性教育現狀
在1994年國際人口與發展大會(開羅)上,通過了為提高世界各國人民的生活素質而必須遵循的原則:“人人享有能達到的最高身心健康的標準。各國應采取一切適當措施,保證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普遍取得保健服務,包括有關生殖保健的服務,其中包括計劃生育和性健康。生殖保健方案應提供盡量廣範圍的服務,而無任何形式的強迫。所有夫婦和個人都享有負責地自由決定其子女數和生育間隔的及為達此目的而獲得信息、教育和方法的基本權利。”1995年,在北京召開的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上所通過的《北京宣言》再次強調要重視生殖健康和性健康的問題,特別強調要把生殖健康和性健康問題與人口、發展、婦女地位一係列重大問題放在一起加以考慮。把涉及到人類性行為的若幹保健問題納入生殖健康和性健康的範疇是十分科學和合理的。生殖健康包括了性健康,而把計劃生育視為更廣泛的健康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健康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生殖保健則是整個健康的一個必要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生殖保健的需求不僅僅局限於育齡婦女,而且還包括嬰幼兒、青少年、老年人和男子。生殖健康和性健康對家庭和今後幾代人的健康和幸福具有決定性的重要作用。目前也一再強調增強男子在家庭、性和生殖健康以及計劃生育方麵責任意識的必要性。2008年7月11日是第19個世界人口日,聯合國人口基金為其製定的主題是“這是一種權利,讓我們將它變成現實”。國際上十分重視保證人類尊嚴、自由生活不受恐懼及物質匱乏困擾,中國國家人口計生委也為此確定了宣傳活動主題是“生殖健康是一種權利,讓我們將它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