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的概念是世界衛生組織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提出的。在20世紀90年代生殖健康作為實現整體健康的戰略之一得到了世界各國專家學者的承認。在94’國際人口與發展大會行動綱領第七章中再次對生殖健康概念作了定義:“生殖健康是指於生殖係統及其功能和過程所涉一切事宜上,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麵的健康狀態,而不僅僅指沒有疾病或不虛弱。因此,生殖健康表示人們能夠有滿意而且安全的性生活,有生育能力,可以自由決定是否和何時生育及生育多少。最後所述的這一條件意指男女均有權獲知並能實際獲取他們所選定的安全、有效、負擔得起和可接受的計劃生育方法,以及他們所選定的、不違反法律的調節生育的方法,有權獲得適當的保健服務,使婦女能夠安全地懷孕和生育,向夫婦提供生育健康嬰兒的最佳機會”。“按照上述生殖健康的定義,生殖保健的定義是通過預防和解決生殖健康問題促進生殖健康和生育調節的各種方法、技術和服務。還包括性健康,其目的是增進生活和個人關係,而不僅僅是與生殖和性傳播疾病有關的谘詢和保健。”行動綱領要求各國和各地區政府為各個年齡組的人群提供實際的、全麵的生殖健康服務,以滿足人們在一生中不斷變化的生殖健康需求,這些需求包括:計劃生育谘詢、信息、教育、交流和服務;產前、安全分娩和產後保健的教育和服務,特別是母乳喂養、母嬰保健;不孕症的預防和適當治療;流產、預防流產及流產後的調理;生殖道感染及其他生殖健康方麵的情況;關於人類性生活、性和生殖健康以及如何成為負責任的父母的信息、教育和谘詢意見。生殖保健服務的對象包括婦女(含更年期)、青少年和成年男子,讓男子在計劃生育、家務和育兒方麵擔負同等責任也是十分重要的事,特別是在性傳播疾病的預防方麵。然而,以下原因的存在影響了性和生殖健康最高標準的實現:①很多人的性知識不足和生殖健康信息和服務不足或不當;②高危險性行為盛行;③帶有歧視性的社會習俗,如溺女嬰等;④許多婦女的性生活和生育方麵的權力有限;⑤青少年因缺乏信息和有關服務容易受到傷害,這使他們不能積極地、負責任地對待性問題;⑥老年男女獨特的生殖健康問題往往沒有受到適當注意。這些都是我們今後進行生殖健康研究工作中致力解決得問題。
在我國,計劃生育工作是關係全民生殖健康的重要工作。目前,我國每年有2000萬新生兒出生,每年近2000萬青少年進入青春期,每年至少有1000萬例人工流產(實際病例遠遠超過這一數字),因此我國衛生部門在生殖保健的任務上是十分繁重的。但是,我國有龐大的計劃生育隊伍。計劃生育專幹遍布城鄉各基層組織,僅計劃生育協會組織就有90萬個,計劃生育協會的會員多達5000萬。隻要積極開展宣傳和培訓,不斷提高業務素質,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會有這麼一支人數眾多的生殖健康和性健康的宣傳、指導和服務隊伍。生殖健康概念與理論的提出給我們帶來了觀念更新的機會,如果沒有國際上的推動,國內有關工作的開展還會有各式各樣的阻力。計劃生育的工作任務不再是單純的控製人口數量,這就對計劃生育隊伍提出一個更為嚴重和艱巨的任務。過去那種大轟大擂搞突擊、搞運動、搞會戰的作法肯定是過時了;現在需要各級技術人員腳踏實地、滿腔熱忱地為群眾提供全方麵的科學信息和技術服務。
1.2.2性健康
在人出生之後的發育成長和社會化過程中,性健康始終占據一個重要的地位,這是不以人們意誌為轉移的。應該說正是由於計劃生育國策的存在才使性教育獲得緩慢發展的立錐之地,當然從曆史上看,計劃生育工作也曾麵臨巨大的阻力,飽受摧殘、嚴厲製裁和迫害之苦,例如美國計劃生育鼻祖桑格夫人就遭過監禁。馬爾薩斯曾指責避孕會導致性道德的墜落,但他提出的控製人口措施(獨身、晚婚、禁欲)是不符合人性的。避孕有多重價值,尤其對女性來說,避孕把她們從無限製的生育任務中解放出來,使她們也有機會追求性的快感、樂趣和平等權利,從而提高了她們的尊嚴和地位,帶來生理與心理的解放。避孕有利於增進性感和情感。
性享樂觀念的改變有利於計劃生育工作的實施和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有利於實現自己的性價值和增強性活力。嚴格地講,性健康和生殖健康是一回事,是一個硬幣的兩麵。雖然人們現在已能接受性這樣的話題,但對於“什麼是性?為什麼要有性?什麼才是健康的性”這類問題卻不是大多數人所能明確回答的。北京理工大學一位教師調查了50名大學生,隻有兩人能寫出艾滋病的全稱,12%的人能比較準確的說出艾滋病的傳染途徑,90%的人對全世界和中國艾滋病的流行情況一無所知。馬克思曾說過人和人之間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關係是男女之間的關係。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和物質文明的不斷進步,人類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也不斷提高,於是人類的性問題對個人健康的影響遠比人們以前所認識的更為深入和重要。對性的無知和錯誤觀念無疑會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和性健康,所以性衛生保健的目的不僅與生育、生育控製、預防性傳播疾病有關,也與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增進婚姻的和諧與美滿、增進社會的安定與團結有關。
世界衛生組織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提出了性健康的定義:性健康是指具有性欲的人在軀體上、情感上、知識上和社會適應能力上均健康的總和,從而表現出積極完善的人格,美好的人際、愛情和夫妻關係。具體來講性健康指:
(1)根據社會道德和個人道德準則享受性行為和控製生殖行為的能力。
(2)消除能抑製性反應和損害性關係的恐懼、羞恥、罪惡感等消極心理因素和虛偽的信仰。
(3)沒有器質性障礙、各種疾病及妨礙性行為與生殖功能的軀體缺陷。
(4)1980年代中期以來,有人提出性健康還應包括具有預防艾滋病和各種性傳播疾病的能力。
94’國際人口和發展大會行動綱領中指出:“性行為和兩性關係彼此密切相關,兩者都對男女實現和保持性健康和控製生殖行為的能力產生影響。男女在性關係和生殖方麵的平等關係,包括充分尊重人體的完整健全,這有賴於雙方相互尊重、願意擔負性行為的後果。進行負責任的性行為,在兩性關係上具有敏感認識,保持公平的態度,而在成長期間加以教導,可以加強和增進男女彼此尊重、和諧的關係。”應該確保男女都能獲得實現良好的性健康以及行使其生殖權利和履行其責任所需的信息、教育和服務。
行動綱領還指出:“應在家長支持和指導下,並遵照《兒童權利公約》,向青年人提供綜合的性教育和服務,要強調男性要對自身的性健康和生育力負起責任,並幫助他們履行其責任”,“鑒於迫切需要預防意外妊娠、艾滋病和其他性傳播疾病迅速蔓延以及性虐待和暴力泛濫等問題,各國政府在製定國家政策時應充分認識和提倡負責任的性行為的必要性和目前的性風尚情況”,“必須鼓勵和積極支持並公開地討論需要防止婦女、青少年、兒童受到虐待包括性虐待、性剝削;遭到買賣和遭受暴力的問題”。
人類性活動的目的一般有以下3種:生殖,證實情感的熾熱與親密,單純追求樂趣。就每一次性活動而言,它既可以是上述3個目的之一,也可以同時具有這3種目的。社會輿論提供的性信息有明確無誤的、也有充滿謬誤的。性的商品化更是玷汙了健康的性體驗,而且還使人們喪失自信心,因為人們從商品化的信息中獲得的都是超人的、非凡的、高不可攀的“榜樣”。目前,人們開始性實踐的年齡已經提前(如婚姻法的法定婚齡已提前),並且熱衷於更好的性表現能力和為性行為設置既定目標。不過人們性活動的結果並非總是那麼令人鼓舞的,有時甚至會成為災難,帶來沮喪和痛苦。一個人的性觀念和性行為既可以促進自我想象能力的發展,也可以減弱自己個人的有效作用。如果人們能夠分析和端正自己的性態度、澄清自己的性價值體係、檢查自己的性交流技能、使自己能敏銳地做出性決定的技能,這樣性表達的結果就不再是那麼深不可測了。
如果一個人從事性活動的目的單純是為了享樂,他就會放縱自己的性行為。目前,我國每年的性病感染人數都有數百萬之眾,而且嫖娼賣淫現象屢禁不止,有些地區已形成市場化的趨勢。白色瘟疫——吸毒,也由雲南邊境向內地蔓延,吸毒人數已超過幾十萬,而吸毒和賣淫往往是彼此聯係的。因吸毒、性放縱等導致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正在上升,據估計感染者已達5萬~10萬,形勢是十分嚴峻的。這越加說明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隻有性教育才是預防艾滋病傳播的真正有效途徑。
1.2.3性健康教育
根據我們多年來的體會,特提出以下觀點:“弘揚性文明,普及性教育,提高性素質,享有性健康。”
(一)弘揚性文明
文明是人類在改造主客觀世界實踐活動中所創造的積極的和肯定成果的總和。人類文明包括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性文明,它們共同構成了社會文明的總體和基石,它們之間存在彼此相互影響、相互製約和相互滲透的關係。性文明既需要物質文明提供基本生活條件和發展動力,也需要精神文明提供價值導向、知識的普及和發展動力。現代性文明應該是繼承和發揚人類性文明的全部優秀遺產並不斷把它推向新的高度,成為人類曆史上最高尚、最進步、最科學的新型性行為模式。
(二)普及性教育
性教育是性健康的保證,是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如未婚成年期應建立健康的性觀念和性態度,克服自卑心理或失落感,消除性緊張與性焦慮,懂得什麼是安全、負責任的性行為,學會基本的避孕措施以防止意外妊娠和性病感染;已婚成年期應注意性衛生和性保健,提高性生活質量,保持彼此尊重和忠誠,避免感情疏遠、婚外感情糾葛和婚外性行為,正確處理好中年性失諧及更年期保健,關注老年性冷漠和再婚問題。
(三)提高性素質
性健康的命運是由人的性素質所決定的,隻有接受充分性教育、加強性修養和不斷提高性素質之後,性健康才能得到保證。性健康包括:根據社會道德準則享受性行為和控製生殖行為的能力;消除能抑製性反應、削弱性能力、損害性關係的消極心理因素,如恐懼、羞愧、罪惡感和虛偽的信仰;沒有器質性障礙、各種生殖係統疾病及妨礙性行為與生殖能力的軀體缺陷;具有抵禦性傳播疾病和艾滋病感染的能力,具有防止意外妊娠的能力。總之,性健康是人類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男子的性健康更不容忽視,因為男子在性活動中往往更為主動,所以他們應該更多地負起雙方性健康的責任。
國外已把性教育sex education改變為sexuality education,意思是一種綜合性的全麵性教育,認為單純向人們介紹性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正像一般教育中隻講智育是不行的,必須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全麵發展才行。“素質”,已經不再隻是指人們先天的生理解剖特點,而是泛化成由先天和後天環境影響所形成的人在社會活動中表現出的穩定的內在品質。應該把人的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勞動技能素質所形成的素質結構作為現代人的基礎素質。若把這一原則引用到性學領域,不就與國外的綜合全麵的性教育概念不謀而合了嗎?所以我們覺得以“性素質”作為sexuality的廣義譯法更貼切一些,性健康教育實質上就是性素質教育。性素質泛指人們在性方麵的綜合能力和表現,是一個整體的、多維的概念,涵蓋了性的所有範疇。
(1)生物學成分性別、性反應、性能力、性功能障礙、性與生殖、生育控製、性傳播疾病等。
(2)心理學成分性身份(心理性別)、性取向、性偏好、性心理障礙、性欲、性感受、性語言、依戀、自尊、自信、安全感等。
(3)社會學成分性角色(社會性別)、約會、戀愛、婚姻、性關係、性活動、性行為、性文藝、性法學等。
(4)倫理學成分性態度或性信仰、性價值觀念或性道德、性知識、性教育、性禁忌等。
性本能是天生的,代表性的生物學屬性;而性素質代表性的社會學屬性,它受文化、曆史、社會等因素的影響、修飾和雕琢。這裏包含了許多基本概念:如性欲,指向往接觸、溫存、親密的愛情時呈現的軀體和情感表達的心理能量;性活動則是人們選擇來向自己或他人表達這種渴望的方式,性行為的發生是由內外環境的性刺激和個體的性行為動機決定的;性感受,指性活動中的心身體驗;性能力,指給予和體驗性樂趣的心身能力。就性態度而言,它又是以性知識為基礎的,體現於一個人的性實踐活動之中,性態度反映了一個人的性觀念;而性動機是導致個體發生特定性行為的內在原因的總和,性動機值反映了他的期望值,這將取決於性刺激水平、內分泌節律、外部關鍵性刺激、文化環境的影響、性經驗、性行為條件具備的程度、中樞神經係統自動產生的興奮程度。性行為和性實踐往往體現了一個人的個性特征,如信仰、思維、情感、理智、意誌、品質、人際關係、群體作用和責任心。
由於性素質是一個包羅萬象的概念,英文裏還有個詞叫sexualization,指的是一個人的性行為準則的形成過程和性別特征或性角色形成的過程,我把它譯為性修養,即性素質的教育、訓練和形成的過程,它是在後天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這樣一個過程將是漫長、反複和多變的,可以說是貫穿於人的整個一生的。
因此,我們提出性素質、性修養、性健康教育(或曰性素質教育)這些概念和任務也就更具有令人信服的理論依據了,更符合當前政策和中國國情了。所以要深化性健康教育必須使之落實到性德育(性道德與人際交往)、性智育(性科學知識)、性體育(性能力和性技巧)、性美育(性審美能力)等幾大方麵。雖然人們很難對性素質的好與壞、對與錯、正常與變態作出一個明確的界定,因為它在不同的社會、文化、曆史、地理、民族中有不同的標準,然而,性的文明與進步、性的和諧與美滿,卻是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不僅僅是每個人、每對夫妻、也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乃至全人類的理想和目標。
(四)享有性健康
可以說性健康是由人的性素質所決定的,隻有接受充分的性教育、加強性修養和不斷提高性素質之後,性健康才能得到保證。
性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性知識和性道德兩大方麵,決非單純的性知識教育,性教育也可以理解為人品和愛的教育,它的具體內容是:
(1)提供有關性的軀體、心理和情感成熟過程的知識。
(2)消除在性發育和性調節過程中的畏懼心理和焦慮。
(3)對社會上的各種性表現形式建立客觀和理解的態度。
(4)培養洞察兩性成員間相互關係的能力,應認識到自己對他人的義務和責任。
(5)建立和發展健全的人格和人際關係。
(6)建立和培養必需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
(7)具有抵禦可能危及自身性心理和性生理發展的謬誤和錯誤觀念的能力。
(8)反對性剝削、性虐待、性騷擾、嫖娼、賣淫等不良現象。
(9)擁有在一生中所扮演的子女、夫妻、父母等各種角色的適應能力。
1.2.4性健康教育的實施
中國社會的性禁錮曆史為時之久遠,為害之深重,在世界上實屬罕見。人們談性色變,甚至把性與低級、汙穢、下流、黃色混為一談,因為性無知而殘害或傷害了多少青年和家庭,人們在迷茫中窺探,又釀成許多悲劇。隻是到了改革開放後,性禁區的大門才逐漸啟動,因此擺在我們麵前的性健康教育的任務是極為艱巨的。許多群眾覺得我們的報刊雜誌、書本、廣播電視節目中的性教育內容太膚淺,總覺得解決不了他們的實際問題,企盼作者們的態度再鮮明些、力度再加大些。這些意見的確很中肯、切中要害,但宣傳中的禁區依然存在,寫多了難免產生某種負麵效應,寫少了群眾又嫌不足,作者們一直深感這種“兩難現象”的存在。然而,網絡的出現和迅猛發展一下子衝破所有禁區和各種限製,給人們提供了海量的性信息,從文字到視頻,從書本的電子版到各種影視作品的隨意下載,從科學到文化,包羅萬象,無所不有。盡管後來加強了管理,封殺和阻斷了許多違規的網站,甚至移交司法部門予以嚴懲,但是網絡裏仍然存在五花八門不健康、不科學的性信息,這些有害的性信息仍在危害大眾、特別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解決的辦法是廣設專門的谘詢機構,培養一支富於同情心、事業心,又具有廣博性學知識的性谘詢與性治療專業隊伍,為群眾提供實際的、日常的谘詢服務,如此便可既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又避免公開宣揚的潛在弊病。但落實起來談何容易,誰來培養這麼一大批性谘詢與性治療的隊伍呢?這些谘詢機構又該設在哪裏呢?誰來支付他們的費用呢?這些年來,我國新興職業心理谘詢師的培訓、考核和發證工作在中國剛剛興起,有些人拿到這些資格證書卻無法工作,想聯合起來申辦谘詢機構,卻無法獲得批準。可見谘詢業在中國還沒有形成氣候和市場,更不用說性谘詢業了。實際上想谘詢的人很多,但知道應該去找誰谘詢的人卻很少,結果是正規從業人員無法上崗,而那些專門坑蒙拐騙的人卻可以鑽空子巧取豪奪,結果給谘詢業抹了黑,谘詢者的工作和艱辛勞動還得不到社會的承認。這無疑既挫傷了這些谘詢人員的積極性又不利於谘詢隊伍的生存和發展。到頭來,谘詢服務還是一句空話。
很多人覺得性教育和性研究的困難就在於很難劃清什麼是性科學、什麼是淫穢色情的界限,於是變得謹小慎微,裹足不前,甚至提出“如履薄冰”的行事準則。我們認為從性的聖潔到性的淫穢的確是一個連續變化的過程,決非簡單的一分為二,也不能輕易地為它們找出一個涇渭分明的界限,而且它還受時間、社會製度、文化的多重影響,但它們的劃分也決不是扯不清的一團亂麻。隻要嚴格依法辦事,嚴格按照有關條例和規定辦事,判斷和處理也絕非難事。在這個問題上更要強調法治而不是人治,由某個人一語定乾坤的判罰往往容易出現偏差。1997年頒布的新《刑法》中對此類問題已有了更明確的判罰規定,相信執行起來更容易。
性信息實際是指當代社會中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和各種其他途徑而廣泛流傳於人們生活空間的直觀或含蓄表現性意識的符號係統。它們或是直觀地表現兩性的交往和性愛活動並且喻示了對性快感和多種性交往方式的好奇,或是提煉出具有性魅力的造型語言、形象並融化到各種生活環境和生活用品的設計中,這樣就使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充滿性魅力的空間。以1980年代以來的電視為例,無論是各種廣告,還是電視劇或其他電視節目中無不每時每刻地向人們散布著各式各樣的性信息。它們對成年人基本上是具有積極效應的,然而對青少年來講則存在如何正確吸收和理解這些過於豐富、直觀的或隱喻的性信息的問題,引導不當會影響青少年在將來對性行為方式的選擇。所以,針對青少年的性教育並不如人們所想是在一張白紙上作畫,可以任意潑墨勾畫,如今的青少年早已不是白紙了,他們的腦海裏早已被灌輸進形形色色的性觀念了。
詩經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大意是沒有良好的開端就很難取得滿意的結果。人們的性心理、性觀念的發展也是如此。孩提時代引導上的歧誤,有可能毀掉他一生性心理和性行為的健康發展,甚至走上違反法律和社會道德準則的道路。當前的特點是人類性成熟年齡在不斷提前。這裏指的是性生理成熟,如男孩遺精和女孩初潮。盡管性生理還有繼續發展健全的問題,他們的性心理也還處在相當幼稚的階段,而性生理成熟提前,使兩者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大,因此性教育的任務也就更為迫切,更為重要了。試想,如果不進行事前的教育,一個還在小學五六年級的小女孩如何能正視突如其來的月經初潮呢?據統計,全世界性成熟的年齡平均每30年提前一歲,近年來還在加快。而早年遇到性壓抑或創傷的年齡越早,成年後對性生活的影響就越大,而且越難糾正。所以青春期性教育的正確實施就更為重要了。如今騙人的、恐嚇的、反性的偽科學宣傳仍然鋪天蓋地充斥在各種媒體裏,毒害一代代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和各個年齡階段的患者,或給他們製造巨大精神壓力或把他們引導到所謂治療的陷阱裏,所以麵向大眾的性科普教育仍是我們需要認真對待的嚴肅問題,任務艱巨,可謂任重而道遠,我們仍須努力、努力,再努力。
(馬曉年雷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