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他們往往混淆了許多概念:好像守得住處女膜的女人才是好女人,否則便是壞女人;極端地宣傳婚前性行為會對生活造成多少傷害,而且婚姻肯定不幸福,婚前性行為就是不貞就是淫蕩與性亂,就會帶來艾滋病,就會讓人得腫瘤與癌症。這麼顯而易見的荒謬理論,竟然可以在很想進入世界一流大學的中國大學裏登上大雅之堂,一位博友說得好:“可見性健康教育在中國做得有多麼的失敗。守貞禁欲是堵,性健康教育是疏,疏堵之法,誰對誰錯,上古時代的大禹便知道,現在我們還要拿來討論麼?”

從事性學研究就要敢於移風易俗,敢於批判過去,韓少功認為知識分子的使命就是批判,知識分子無論在什麼時代,什麼地點,都應該站在俗世的對立麵上,按最高的標準來評價社會,應該給社會提供一些最高的原則。張頤武則認為知識分子對社會既有認同,又有反抗、批判,而且這種批判是以對人們的關切而不是以仇恨為基礎的,是以對社會的精細分析和以學理為基礎的。知識分子在批判社會的同時也必須批判自己,否則他們的自信、自傲、唯我獨醒就不可避免地帶有獨斷的色彩和專製的味道。劉心武指出,像福柯、德利達這樣一些思想家首先批判自身,然後懷著痛苦來認識世界,他們是在世界之中進行反思的。反之站在這個世界之外,不受這個世界的製約是不行的。

這本書的讀者群是大學生,作為“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他們具有最前沿的、最時尚的意識觀念,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思維活躍,知識麵廣,再多的信息都覺得不夠多。但是限於篇幅,我們隻能擇其重要的部分予以介紹,本書的準則是“弘揚性文明、普及性教育、提高性素質、享有性健康”。近十幾年來,性健康和生殖健康的提法已響遍全球並傳進中國。我們一定能更加理直氣壯地把這項工作推動起來,起碼也要讓一部分人先實現性健康與性美滿。

這本書彙集了國內尤其是重慶市在性學和性教育領域耕耘多年的許多專家學者的重要研究成果、心得體會和收獲,希望它們能為廣大青少年特別是大學生性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微薄的作用,也希望早日聽到來自不同地域、不同階層特別是大學生的廣泛批評,以便本書在再版時能夠糾正現有的瑕疵和不足。

馬曉年

2008年12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