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天將大戰百歲鬼王——八國聯軍入侵(下)1(3 / 3)

也就是說,裕隆不是光緒看上的女子,是慈禧硬塞給光緒的。

而且裕隆脾氣還不太好。

裕隆父母的品行都不怎麼樣,裕隆的父親——也就是慈禧的弟弟——胸無點墨,好吃懶做,最大的愛好是抽鴉片,每天煙不離手,毒癮極大。裕隆的母親為人蠻橫無理。慈禧他們家出身不高,慈禧的父親是中層官員,和滿朝的王公貴族相比是個排不上號的小戶人家。慈禧發跡以後,裕隆的母親一方麵仗著有慈禧撐腰橫行霸道,一方麵又總覺得別人瞧不起她。

話說裕隆有個妹妹嫁給了個王爺,婚後小兩口打架,裕隆的妹妹受了委屈找他媽告狀,把兩口子閨房裏的氣話都一五一十報告了。你說兩口子打架,那位又是養尊處優的王爺,氣頭上肯定什麼話都說,免不了有些過火的話,這種閨房裏的私話自然不能當真。裕隆她媽可倒好,把這些話全都報告給了慈禧。慈禧為了給娘家麵子,就把這事鬧大了,把王公貴族都找來,要把這位姑爺以大逆不道罪處死。經過其他王爺苦勸,最後改成杖責一百,交宗人府永遠圈禁——就是終身監禁。“宗人府”是專門處理皇家宗室事務的機構,宗人府杖責的都是皇親國戚,向來都不敢真打,都是做做樣子就算了。結果杖責的時候,裕隆的媽媽專門派人監督,逼著行刑的人真打。打完了,人家王爺全家都去京西的墓地裏給圈禁起來了。那裕隆的妹妹呢?那個時代又不能離婚,隻能帶回家住著,等於守了活寡。

裕隆有這麼樣的父母,在宮裏又有慈禧撐腰,行事也就頗為霸道,也不懂得遷就光緒。所以光緒不可能喜歡這個姑奶奶一樣的裕隆,他平時跟裕隆不親近、不過話,用現代的話說叫“冷暴力”。裕隆呢,她仗著背後有慈禧也是趾高氣昂慣了,用現代的話說叫“傲嬌”,一看光緒不理她,她也不待見光緒,兩個人除了在慈禧麵前做做樣子外,平時就跟仇敵一樣。

珍妃就不同了。珍妃比光緒小了五歲半,比裕隆好看得多。網上也能搜到珍妃的照片,以今天的審美觀來看,臉有點胖(瓜子臉是最近幾年才流行的審美觀),但肯定不醜。更關鍵的是珍妃性格好,人家小兩口說得來啊。

光緒十分寵信珍妃,處理政務的時候常叫珍妃陪伴。這個珍妃也不是省油的燈。女人幹政原本就是皇家最敏感的事,尤其是慈禧還是靠幹政上台的,對後妃幹政最為敏感。可是珍妃非常熱衷和光緒談論國事,甚至借機進言,左右光緒的決定。珍妃的兄弟還趁機在外麵賣官換錢。

慈禧的未來全寄托在光緒的身上,她怎麼能容得下這麼一個野心勃勃的珍妃?所以慈禧很早就對珍妃不滿。

早在甲午戰爭的時候,慈禧就杖責過珍妃,珍妃被打得“牙關緊閉,人事不省”、“吐痰帶有黑血”,並將珍妃降為貴人,還處死了珍妃親信的太監。

到了戊戌政變的時候,慈禧太後和光緒反目成仇,幹政的珍妃也跟著受了懲罰。慈禧用酷刑審訊伺候光緒、珍妃的太監,4名太監被打死。後來光緒被軟禁在瀛台,珍妃則被關到紫禁城的冷宮裏。

所謂“冷宮”,類似於今天的關禁閉,就是把珍妃一個人關在一處宮殿裏,從外麵鎖上門,隻有一扇窗可以打開。一日三餐和洗臉水都從窗戶遞進去,一天倒兩次馬桶。珍妃吃的是下人粗食,沒有人伺候她,也不許她和任何人交談,隻有兩個慈禧親信的老太監輪流監視。到了逢年過節的時候,這兩個老太監還要在午飯時代表慈禧訓斥她,珍妃必須跪在地上聽,聽完了要磕頭謝恩。——這種整日悶坐在屋中,極端枯燥孤寂的生活不要說是對一個習慣養尊處優的妃子,就是對於普通人來說也是極大的折磨。

但就算這樣慈禧還是不打算放過她。

八國聯軍是在夜裏攻入北京城的,當時慈禧沒想到北京會這麼快淪陷,白天的時候還保持著平時的作息。這天的下午,慈禧睡醒午覺後沒有叫任何宮女跟隨,獨自一個人來到紫禁城的“頤和軒”。趕走了頤和軒裏所有的宮女、太監,叫了個最親近的太監把珍妃從冷宮裏帶到頤和軒,以“洋人要打進城來,你萬一受辱,就丟盡了皇家的臉”為由,讓太監把珍妃推到了井裏。據說珍妃當時對慈禧的詰問應對如流,她先是對慈禧說:您願意跑您就自己跑,您可以讓光緒留在北京主持大局啊。當慈禧下毒手的時候,珍妃又大叫著要見皇帝,一看死到臨頭,最後隻能大喊“皇上,來世再報恩啦!”

從慈禧的角度講,珍妃的確得殺。珍妃在苦寒孤寂冷宮裏被關了三年,一般人早就精神失常了,最起碼也是意誌崩潰,見了老佛爺隻知道磕頭求饒。結果珍妃被放出來後,在慈禧的淫威麵前還能應答自如,一句“您可以避一避,讓皇上坐鎮北京,維持大局。”一下子就點到了慈禧的軟肋上——慈禧幹政本來就是非法的,現在你慫了,你跑,正經的皇上未必願意跑呀。你行你上,你不行你下去讓皇帝上呀。可是“列強支持光緒上台”恰恰是慈禧最害怕的事,這臉打的,直接抽腫了。

被禁閉三年還能如此應對,可見珍妃的確不是一般的人物。在這首都淪喪的混亂年月裏,誰也不知道將來政局如何變化,萬一列強把慈禧下台當成議和條件怎麼辦?萬一慈禧半路上出點意外怎麼辦?隻要慈禧出點問題,按照法理就是光緒繼位。隻要光緒繼位,珍妃就得放出來,將來沒準就是個小慈禧。當年慈禧已經極端羞辱過珍妃,等到了珍妃上台的時候,慈禧還能有好?我們說過,獨裁者的政治鬥爭就是“大逃殺”,不是你死就是我死。所以慈禧殺珍妃這事看上去好像是在意氣用事,其實是處心積慮、經過謹慎考慮的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