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實踐與探究(2 / 2)

一個好的實驗教學方法,並不在於它的實驗室建設多好,實驗設備多強,而在於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培養興趣的目的。在總結觀察實驗、學生實驗進教室的基礎上,組織以班組為主體的課外活動小組,幫助學生建立生物學習班級興趣研究小組,廣泛開展對生物的學習、知識搜集、實驗對比與觀察論證等,有效地促進了初中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與能力提高。

例如,學習了初中生物“生物和細胞”後,就將顯微鏡搬進教室,指派學生專人看管。生物教師將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或張貼於教室內,或通過網絡和計算機顯示給全體學生,為學生對生物細胞的觀察提供方便。有的小組自己組織學生觀察動物細胞,發現了動物細胞的特征;有的小組通過對植物細胞的觀察,寫出了植物細胞的能量化解釋,等等。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就是以現有條件為基礎,最大限度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便利,以推進生物學習向能力方向發展。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不僅僅是實驗室內的實驗教學,重要的是能夠通過學校實驗室生物教學帶動其他形式的實驗教學,以此作為實驗教學的延伸,推進生物教學改革與建設,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基本的操作技能,為繼續學習與從事生物科學的研究工作而奠定基礎。

3 廣泛開展生物課外實驗活動,推進生物實驗教學的有形發展

課外生物實驗教學,是對學生生物課堂學習的一次拓展,也是對初中學生進行生物思想、生物理念、生物科學的一次教育活動,更是生物實驗教學的延伸與創新。

例如,學習了初中生物“第四章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製造者”之後,在學生中成立以當地蔬菜為主體的大棚生物生長調查小組,成立以科技為主體的、針對壽光蔬菜博覽會蔬菜精品的調查研究小組,組織初中學生廣泛開展調查與研究工作,並結合環保、生物多樣性、種植結構的調整和農民創收,進行課外生物實驗調查活動。通過課外活動小組的開展,推進生物實驗教學,推動生物學科教學改革,實現對初中學生生物能力的教育與培養。

學習了“第三節開花和結果”後,利用假期,統一組織學生集體參觀了壽光市蔬菜博覽會上的無土栽培項目,學生通過講解的解說,通過自己的親身觀察與比較,通過濃厚的參觀氣氛感染,紛紛就無土栽培發表了自己的學習見解,甚至有的學生結合自家蔬菜的種植與新品種的種植,暢談了自己的學習體會,深刻影響了全體學生,其自身的教育意義已經超出了課堂、課外的學習範疇,成為生物課外學習最優秀的案例之一。

學習了“細菌和真菌的分布”後,組織課外活動小組,就當地細菌與真菌的分布進行了調查,結果有的學生請教醫生、請教家長,甚至有的學生主動到高校和其他工廠實驗室進行谘詢,增長知識的同時,為學生全麵了解社會創造了基礎。這對於從事生物教學的教師來說,也是一次有益的生物教學教育。

現在有的學生因社會調查和生物課外實驗活動收獲而撰寫的科技小論文,多次在市級報刊上發表,並獲得地市以上獎勵,有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

總之,生物實驗教學要遵循教學規律,要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要創造性地創設良好的生物實驗教學環境,要改革生物實驗教學方法,實現生物教學的最優化,推進新課程體係下生物教學的改革與發展,全麵實施素質教育。當前,生物實驗教學雖然已經全麵開展,但要實現生物實驗教學的全麵化,還需要社會、學校、教師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