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意義(2 / 2)

在使用酒精時注意事項也很多,如:1)使用前檢查燈芯,除掉燒焦部分,剪齊燈芯;2)燈身內酒精最多不要超過燈身的2/3;3)拿掉燈蓋或熄滅酒精燈時,一定扶好燈身,以免將酒精燈弄倒;4)絕對不可用一盞酒精燈點燃另一盞燈,否則容易著火;5)萬一燈內酒精灑出,使桌麵或其他物體著火,不要慌張,要迅速用事前備好的濕抹布蓋滅,以防止下次不易打開燈帽。如果學生能熟練掌握這些基本操作,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是肯定有用的。

關於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在實驗中也能做到。例如:在一根燃著的蠟燭上罩上一個銅絲圈,蠟燭熄滅了,這是為什麼?可以引起學生的思考。再如:碳酸鈉與鹽酸反應後質量變小,是因為有二氧化碳氣體的生成,那應該怎樣改進實驗裝置,使天平平衡呢?讓學生思考解決這個問題。

可以教會學生正確地掌握實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做化學實驗時,需要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從理論到現實,實驗中要用到許多儀器,如試管、酒精燈等,還有些簡單的裝置要自己組裝;還有許多基本操作,如藥品的稱量和取用,以及酒精燈的使用等操作,都有一定的規範。隻有正確地掌握這些方法和技能,實驗才能取得成功。

3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雖然初中學生初步接觸酸、堿、鹽,教師也要將它們與日常生活聯係一起。例如酸,人體胃內有鹽酸,胃酸過多需要藥物去抑製,那就可以食用堿性藥物。生活中的酸還有醋,是最常見的調味品,現在知道可以用食醋除水垢。再說堿,蒸饅頭時會用到堿來中和產生的酸,但要說明用的堿麵是顯堿性的,但是不是堿,是鹽。真正有堿的地方是用生石灰蓋房子的時候。最後說鹽,食鹽是人們吃菜中不可缺失的物質;生病或搶救病人時,吊瓶中的液體是對人體有益的溶劑。將課本上的知識與生活有機融合,學生就不會感到學習化學知識的枯燥無味,在課堂上和實驗室裏講解學生所熟悉的事情為什麼會發生,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特別是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才能讓學生充分感到學有所用,從而保持和穩定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從未接觸過化學知識的初三學生而言,化學世界對他們來說是茫茫然一片,他們是帶著許多問號來打開這門課的,因此上好初三化學第一節課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首先在新課開始前做一個趣味實驗:取三塊顏色和大小都相同的棉布條,全部讓學生看過之後用火點著。結果,第一塊布燃燒得特別旺盛,不一會兒就燒光了:第二塊布也慢慢地燒光了;第三塊布怎麼也燒不著。學生都感到奇怪:三塊相同的棉布條,為什麼有的燃燒得快,有的燃燒得慢,有的幹脆燒不著?這就引起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總之,通過化學實驗教學,會改變傳統教學過程中的種種問題,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真正實現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嚴謹的學習思維,增強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學生探索科學問題的濃厚興趣,敢於質疑、敢於嚐試的科學勇氣,大膽想象而又細心求證的科學態度,以及善於合作的科學作風,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宋心琦.有關化學實驗改革的想法與建議[J].化學教育,2001(3):37.

[2]謝利民,鄭百偉.現代教學基礎理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