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意義(1 / 2)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意義

實驗教學

作者:丁樹明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所以化學實驗是中學化學教學中最基礎的內容,在化學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總是在強調素質教育的當下,應該要培養的是有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開展各種類型的實驗教學,如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家庭實驗等,讓實驗成為化學教學的載體。實驗教學對於化學的重要性,筆者有以下幾點認識。

1 通過實驗教學,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有些學校,為了提高文化課成績,為了節約時間,為了多做題以提高應試分數,大大省略了實驗教學內容,把做實驗改為說實驗、背實驗,這不但扼殺了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還直接扼殺了教師探究的熱情和科學思維,教師最終成為平庸的教書匠。教師必須要改變這種現象,因為這樣教出的學生,以後很難學以致用,對所學的知識沒有深刻的印象,沒有動手能力。所以不僅要做實驗,而且要把實驗當成教學的重要載體。

例如在講到“燃燒與滅火”的時候,可以在講課之前留給學生家庭實驗的作業,讓學生回家做實驗,自己證明燃燒的條件。這個實驗需要的東西都是家裏可以找到的,還可以通過想辦法熄滅一根燃著的蠟燭來思考滅火的原理。這樣的教學方法無疑為學生培養持久的科學探究能力打下了基礎,這樣的教學效果也會符合新課標的標準。

2 催進理論知識掌握

幫助學生形成化學基本概念、理解化學定律和化學原理如要學生建立關於質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可以先從實際生活的例子,猜測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的時候,物質的質量會如何變化,再從不同的實驗中得到質量變大、質量變小、質量不變的實驗現象,把學生帶入一個自己思考理解的模式中。通過書寫各反應的表達式,提示學生注意物質的狀態,學生很容易得出質量守恒的結論,以及出現質量變大或變小的原因,提示學生將裝置進行改進也可得出質量守恒的結論,學生很容易想到,將裝置進行密封。通過以上的實驗操作,學生從生動的直觀提高到抽象的思維,使學生牢固地掌握這些知識。

有利於學生掌握物質知識和聯係生產實際中學化學實驗裏有許多是和實際生活聯係在一起的,如鐵生鏽、二氧化碳的製法、燃燒與滅火等。為此,增加了很多家庭實驗,讓學生能從實驗中獲得知識,獲得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從而能夠做到學以致用。

如初中教學中有關燃燒和滅火的內容,學生對燃燒的三個條件很容易理解,但是提到熱水中的白磷,如果給它通入空氣或氧氣,也就滿足了燃燒的三個條件,就會出現水中生火的場景,學生對此總是持懷疑態度。為了使學生真正理解燃燒的三個條件,就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向一個250 mL的燒杯中加入150 mL左右的熱水,然後再在水中加入適量的白磷,然後取一個試管,從燒杯外豎直伸入水中罩在白磷上,可以觀察到白磷燃燒了。至此,學生對燃燒的三個條件理解得更充分了。

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驗,也可以養成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做實驗的時候一定要非常嚴謹,非常認真,可能一個小小的錯誤就會有錯誤的結論,所以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養成實事求是、嚴謹細致的良好作風。

如有一次上實驗課時,班中出現這樣的情況:有幾個學生在用酒精燈加熱時,加熱後沒有等試管冷卻就用冷水進行了清洗,結果試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裂痕,這時學生才想起這樣的操作是錯誤的。在講解化學儀器的使用方法時,試管的使用注意事項很多,如試管內的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3,否則,振動時試劑會從試管中灑出來,如果試劑有毒或有腐蝕性,將會帶來嚴重後果;再如試管液體加熱時,試管口不能對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