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注意事項
注意調控好播放速度如果教師在進行課件展示時速度過快,大量的信息在眼前一閃而過,學生還來不及思考、理解,隻能被動地接受授課內容,缺乏思維的過程,不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如物理教學中實驗表格的設計經常用到多媒體,它比板書方便省時間,但注意不能一下子把表格全部展示出來,讓學生每思考一項就展示一項,或者讓學生在練習本上自己設計,然後利用多媒體一次性展示進行對比,這樣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因此,教師播放課件時,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維活動時間,確保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
注意問題的設置在利用多媒體技術時,教師的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課件操作上,對於知識的過渡缺少問題情境,缺少啟發思維的訓練,師生間的互動沒落到實處,難以發揮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教師在製作課件時,要選擇能突出重點或突破難點或學生不常見的物體或者沒細心觀察的現象,對研究問題有價值的課件。課件不宜過多,隻要起到輔助作用即可。
注意適當選用多媒體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需要用多媒體技術來完成,有些教學內容如果用實物或投影演示,往往比多媒體效果好,就沒有必要運用多媒體技術。例如講右手定則時,教師用一個裝薯片的紙筒在上麵纏繞導線,並用標簽標出電流方向,學生就容易理解明線、暗線的位置及電流方向,這比課件更容易理解。
由於精心拍攝的實驗或演示過程的錄像都是成功的,但課堂實際操作中出現的失誤,可能是一次解決問題的機會。例如電路連接的實驗,學生錯將電壓表串聯在電路中觀察到小燈泡不亮、電壓表示數接近電源電壓,這比教師畫多少遍電路圖講燈絲斷了、電壓表串聯在電路中時的現象,或者反過來根據此想象判斷電路故障,效果都好。
多媒體不能代替板書由於多媒體技術多以電子文稿形式展示教學內容,而且在屏幕上是一閃即逝的,一堂課下來,學生對多媒體課件中的圖片、聲音、動畫有較強的記憶,而他們所記憶的知識點是零散的、不係統的,不如板書能留下一節課完整的軌跡。板書不僅停留時間長,而且可以揭示教學內容的要點和邏輯層次,體現知識脈絡和體係。此外,物理作圖或解題時,學生利用板書還可以發揮評價作用。如果講解例題過程也用多媒體課件來展示,效果不如教師在黑板上邊講邊寫解題步驟,這樣有利於學生跟上教師的思維,利於學生理解每一步間的邏輯關係,真正牽動學生思維。
多媒體不能替代學生動手實驗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多媒體,往往隻強調學生去“看”,而弱化了讓學生去“想”和“做”,從而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對於一些實驗操作,如果用視頻錄像或動畫模擬或多媒體虛擬技術來代替教師的演示實驗和學生的操作實驗,那是更不可取得。對於學生的實驗能力的形成,隻能通過實際訓練才能獲得。如摩擦起電一節就可以讓學生用塑料筆杆摩擦頭發,然後靠近紙屑觀察到紙屑被吸上筆杆,過一會兒紙屑又跳離筆杆,這一現象引發學生思考,進而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再比如天平的使用、電路的連接等基本技能的訓練,隻有學生親自動手反複操作才能熟練,而且虛擬實驗不利於學生的科學觀的培養。
3 結語
總之,在設計多媒體教程時,要處理好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關係,要把握好多媒體的使用時機,處理好多媒體和實物、教具、黑板、語言表達之間的關係,特別要考慮停留時間長短,處理好使用多媒體的時間與課堂講解、板書、交流、反思時間的關係。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點,克服其缺點,隻有這樣才能達到優化教學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