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及其危害
一般來講,當雨水的pH值小於5.6時,便稱為酸雨。酸雨的主要成分是大氣汙染物中的生成的二氧化硫與氮氧化物,它們在空氣中被氧化,並且與水結合形成硫酸和硝酸,隨降雨落到地麵。
大量燃煤是我國目前酸雨的主要原因,從全國來看,以西南地區的酸雨比較嚴重。如果人們直接接觸酸雨或酸霧,眼睛的角膜和呼吸道的黏膜會受到強烈的刺激,引發各種炎症。其中對嬰幼兒和體弱多病的老人影響和危害更大。孕婦更要避免接觸酸雨,以免對胎兒產生不利影響。
據估計,現全世界每年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硫高達1.5億噸。其中燃煤排放約占七成,各類燃油排放約占兩成,剩下的一成則是由有色金屬冶煉和硫酸製造工廠排放的。目前,酸雨區已占我國國土麵積的40%。其中貴州省是酸雨的多發區,全省1/3的土地受到酸雨的侵害,省會貴陽下的每一場雨幾乎都是酸雨。其他主要大城市的酸雨比例也在90%以上。著名的霧都重慶,霧也變成了酸霧。四川和貴州的公共汽車站牌,幾乎全部因酸雨而變得鏽跡斑斑。
酸雨對農作物和森林等植物影響尤其嚴重。下酸雨時,樹葉會受到酸性物質的嚴重侵蝕,樹木的生存受到嚴重危害。酸沉降會造成土壤嚴重酸化,營養物質大量流失。酸雨能夠使土壤中的多種重金屬得到釋放,特別是鋁過多地被釋放出來,並可能進入有機體。營養物質的流失使植物的生長出現營養不良,而鋁則會直接抑製植物根對水和剩餘的營養物質的吸收。土壤一旦酸化,最少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恢複,這是對森林最大的威脅。此外,土壤中生長著許多的細菌和微生物,對植物的生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土壤被酸雨侵蝕後,土壤中的大多數細菌都將無法存活。
酸雨會對水生係統造成破壞。酸雨沉降能增加水的酸性,酸雨引起湖泊水變酸性後,嚴重時魚等水生生物將無法生存而使本來生機盎然的水域成為死湖。最初人們認為,雨水中酸度過高直接侵害了水生生物的身體。但後來的研究顯示,每升酸雨水中鋁的濃度隻要達到0.2毫克就會造成魚類大量死亡。此外,隨著水的酸度進一步加大,鎘、鉛、汞等重金屬也會越來越多地被釋放出來。通過水稻或魚類不斷地積累,最終危害人體健康。加拿大東部6個省的70個湖泊中有一半對酸非常敏感,美國北部許多湖泊也是如此。在世界其他工業化國家,也有廣闊的酸敏感地區。
素有“千湖之國”之稱的瑞典,已酸化的湖泊達到13000多個;加拿大也有10000多個湖泊由於酸雨的危害成為死湖,生物絕跡。北京的故宮、英國的聖保羅大教堂、雅典的衛城、印度的泰姬陵,統統都在酸雨的侵蝕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不僅是自然界中的生物體正受到酸雨的傷害,就連建築物也在所難免。許多珍貴的曆史遺跡,如今都難以抵擋酸雨的襲擊。酸雨容易腐蝕水泥、大理石,並能使金屬表麵生鏽。因此,建築物容易受損,酸雨對建築物的酸蝕作用是破壞人類文化遺產的主要原因之一。
歐洲的很多雕塑和建築藝術的珍品正遭受著酸雨的侵蝕,漸漸地剝落,它們的藝術價值也正隨著雨水的衝刷而流失。希臘帕提依神廟的女神像,由於酸雨淋蝕,女神一個個變得汙頭垢麵,衣衫襤褸。埃及金字塔和獅身人麵像,自從進入20世紀以來,已被酸雨侵蝕得弱不禁風。古希臘和古羅馬的許多古跡,均以大理石為建築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當酸雨降落時,其表層碳酸鈣變成硫酸鈣或硝酸鈣,容易剝落。50多年前,中國北京故宮太和殿的浮雕花紋清晰,現已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