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誰在毒化我們的環境?(2 / 2)

其實,秦淮河本就是長江的一條支流,關於秦始皇開鑿秦淮的故事也終究隻是一個傳說。據《建康誌》記載:“秦淮二源合自方山埭,西注大江,分別屈曲,不類人功,疑非秦皇所開。”秦淮河有兩個源頭,北源在句容市寶華山南麓,稱句容河;南源在潥水縣東廬山,稱潥水河。南北二源於江寧縣方山埭西北村彙合形成幹流,而後繞過方山,沿途彙集吉山、牛首山諸水,最終進入南京市區。

古代沒有現在這樣先進的交通工具,水路自然成了出行最便利的選擇。秦淮流域由於水係四通八達,自東吳開始就成了商業的繁華區。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曾經撰文形容曰:“畫船簫鼓,去去來來,周折其間。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欄綺疏,竹簾紗幔……年年端午,京城士女填溢,競看燈船。好事者集小篷船百什艇,篷上掛羊角燈如聯珠。船首尾相銜,有連至十餘艇者。船如燭龍火蜃,屈曲連蜷,蟠委旋折,水火激射。舟中散鈸星鐃,燕歌弦管,騰騰如沸。士女憑欄轟笑,聲光淩亂,耳目不能自主。午夜,曲倦燈殘,星星自散。”過去曾經有一首民謠說道:“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可見當時秦淮流域的富饒。

如此秦淮盛景,自然免不了吸引大批才子佳人在此駐足徘徊。說起來還有個被當地人廣為傳頌的對聯娶漂亮的老婆的故事。

話說有一年,有一個姓李的秀才來金陵(南京)趕考,閑來無事在街上散步,忽然看到一大戶人家門前燈火通明,好多人在此圍觀湊熱鬧。李秀才心中好奇,便走近觀看。隻見門中間高懸一隻走馬燈,燈上題一上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蹄。也許是文人喜愛逗弄筆墨,李秀才一時技癢,遂信步上前,提筆寫一下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翅。誰知他剛放下筆,就被大戶人家看門的拉進府去,原來人家是出聯招親,閨女是當時的有名的才女,才色雙絕,李秀才糊裏糊塗便做了人家的女婿。後來鄉試,李秀才中舉。在賀宴上,新娘偷偷看著他越發喜歡,有意再試試他的才學,於是隔著屏風,對著桌上的果品出個上聯:因荷(何)而得藕(偶)。李舉人反應敏捷,立刻猜到小姐的用意,趕緊答道:有杏(幸)不須梅(媒)。新娘於是心服口服,成為當地一段佳話。

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寫詩《烏衣巷》描繪當時秦淮地區的情景:“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雖然自隋唐以後,秦淮流域開始衰敗,但依舊是中原最奢華的銷金窟。到了明清時期,甚至出現了有名的秦淮八豔,像被人們廣為傳唱的柳如是、董小宛……

解放後,經過幾次工業改革,淮河流域最終完成了其最初的曆史使命,從原始的商業聚居區變成了工廠林立的工業區。但是,也就是從這時期,秦淮流域的噩夢也開始了。

由於這一地區雲集了大量的工廠,工業廢水源源不斷地被直接排放進淮河。曾幾何時,這條養育了兩岸一億多人民的母親河,已經變成了一條藏汙納垢的毒龍,成了中國中原地區最大的下水道。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調查,淮河幹流絕大部分時間內都處於嚴重汙染的狀態下,其191條支流也有一半以上已經變黑變臭。每次淮河上遊水庫開閘放水,將大量汙水向下遊傾瀉,就會給下遊兩岸造成嚴重危害,常常造成魚類大量死亡,死魚飄蕩幾千米,工廠也被迫停產。淮河流域的許多地區的農民,由於常年飲用受汙染的水,肝腫大非常普遍。有的地區10個兒童中,有9個的肝不正常,多年體檢,很少有合格的。

至此,淮河徹徹底底地成為了汙染重災區。雖然曆經整治,但是要想讓淮河恢複往日的風采,已經是難如登天。昔日秦淮的美麗富饒和萬種風情真的是隻有到夢裏才能見到了。

其實,遭受廢水汙染的又何止淮河,隻不過冰山一角罷了。我們在不經意間到處排放汙水的愚昧已經毒化了絕大多數的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