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棋的好處
下棋究竟對身體有哪些好處呢?
首先,下棋可提高人的記憶力及思維能力。棋局變化無窮,需要嚴謹的構思,每一步都要深思熟慮,絞盡腦汁,所以使人精力集中、思維活躍,從而延緩大腦的衰老,提高神經係統的功能。生物學研究證明,人體的器官“用則進,廢則退”,大腦亦是如此。凡是多用腦、肯用腦的人,大腦和智力的衰退都比較慢,這也是為什麼一些科學家、教授、法官長壽的原因。弈棋時權衡得失,思考再三,需要開動腦筋,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增強大腦功能。所以下棋不僅娛樂身心,還可以鍛煉腦力,延緩衰老,防止老年癡呆症。
其次,下棋還可調節心情,棋逢對手,全神貫注,能忘卻一切憂愁煩惱,心中隻有一盤棋,猶如氣功的“意守丹田”,對健身大有好處。散場之後,眾人餘興未盡,津津樂道,使愉快的情緒持續很長時間。
前蘇聯的生理學家通過試驗指出:“哪怕是最簡單的腦力勞動,體溫也要比安靜時增高,甚至比正常體溫升高兩攝氏度以上。”由於體溫升高,使身體裏的新陳代謝旺盛,各個係統的生理功能增強。腦子的重量雖然隻占體重的2%,而它在平時所需要的血液卻占心髒流出總量的20%,需要的葡萄糖約占全身的18%,如果用腦子思考“棋著”時,血液和營養物質的消耗就更為可觀。所以大型的棋類比賽,賽完一場後棋手的體重可下降2~4公斤。棋類運動員雖然整天坐著,但是由於消耗較大,身體肥胖的很少。
下棋是一種有益於身心的養生活動。業餘時間殺上幾盤,可增加生活的情趣,有益於生活的調節,也有利於智力開發。尤其是中老年身體較弱,不宜做劇烈運動,下棋是一種很好的娛樂活動。
“善弈者長壽”是中國古代醫學家做出的結論。從醫學觀點看,下棋時通過對情緒的控製,可調節生理機能,延緩衰老和開發智力。一則對弈時全神貫注、意守棋局,雜念盡消,保證大腦獲得積極休息;二則對弈得多動腦,提高大腦的思維能力,腦細胞利用率高,有防止大腦動脈硬化,預防老年性癡呆症的作用。此外,可促進人際交往和人際關係的改善,以棋會友,不失為開展社交活動的好辦法。
大腦是身體的主宰,指揮著身體各部位的活動。棋類運動能鍛煉大腦,使它的工作能力增強,衰老減慢,有利於延年益壽。曆史上有很多棋手是長壽的,如明代的高蘭泉活到90歲,清代秋航活到100餘歲,近代的林弈仙活到了93歲。
我國著名的百歲棋王謝俠遜老先生,1888年出生於浙江平陽的一個小商販家庭,他自幼精通棋藝,到百歲辭世時,他的棋齡已有95年之久。老人一生以棋相伴,著有《象棋譜大全》、《象棋心得》等,培養的象棋高手不計其數,為我國傳統的象棋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體育運動榮譽獎章”。
謝俠遜經曆了中國最動蕩的年代,具有強烈的愛國熱情。他利用象棋宣傳抗日救亡思想,利用象棋募捐,利用象棋為國家爭得榮譽。1935年,英國的國際象棋冠軍向他挑戰,認為他未必精通國際象棋,還揚言讓出兩子。謝俠遜采用中國象棋的韜略,步步為營、後發製人,使對手陣腳大亂,欲求和棋。謝俠遜堅決不從,擊敗了這個趾高氣揚的對手,為國人爭得了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