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當出現負麵的應激反應時,就需要有足夠的宣泄手段來發泄心中的情感,哭泣恰好滿足了這個需要。哭泣,是情緒的一種表現方式,是壓力的釋放,因此是緩和或解除不良應激反應的重要方式之一。科學研究顯示,人因傷心而產生的淚水中,含有兩種物質,這兩種物質會隨眼淚一起排出,從而使悲傷所造成的緊張情緒得到緩和,減輕心中的憂愁感和傷痛感。如果每次都強忍悲哀,不僅不符合身體的生理規律,時間長了,還有增加患高血壓、潰瘍病、結腸炎等疾病的風險。因此,過去常說的“男兒有淚不輕彈”、“哭泣是懦弱的表現”等,是對哭泣錯誤的理解。
哭泣是心情痛快的一種表現,能使精神壓力得到有效的釋放,因此所謂的“大哭一場”、“一吐為快”等也是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手段。每當壞情緒來襲時,盡情地哭泣,也許可以讓這些壞情緒隨著眼淚一起流出,從而發現內心深處真實的自我。
生理學家指出,當人處在悲傷的狀態中時,隨著排出眼淚與相應的眨眼動作,淚水會均勻地擴散到角膜上,能起到保持角膜層光麵的規則性,濕潤、洗滌眼球角膜與結膜的作用,對視力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同時,眼淚裏還含有很多種免疫球蛋白,可以溶解細菌,或者殺死或抑製附在眼球表麵的細菌與有害微生物。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生化學家佛瑞,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首先請一批自願者觀看一部感人的電影,然後將被感動而落淚的人的眼淚收集起來。幾天後,佛瑞再利用切洋蔥刺激另一群人流下眼淚,並將淚水進行收集。
經過精密儀器的檢測,佛瑞發現因悲傷而流的“情緒眼淚”和被洋蔥刺激出的“化學眼淚”在成分上大不相同。在“情緒眼淚”中,含有大量的兒茶酚胺,而“化學眼淚”中卻完全沒有這種物質。兒茶酚胺是大腦在情緒壓力下釋放出的一種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過多會引發心血管疾病,甚至可能還會導致心肌梗死。所以,當我們落下“情緒眼淚”時,正是身體在排出可能致命的“毒”素,維護的卻是身心的健康。
咖啡調出好心情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柔軟的時候,隻是有的人在心情低落的時候有方法使自己平安度過這陣心緒上的低潮。假如一個人有力量,夠堅強,總會發現有峰回路轉的時候。
咖啡豆中含有大約8%左右的糖分,經過一定時間的烘焙後,這些糖分大部分轉化為焦糖,這是咖啡中香味和苦味的來源,未轉化的糖分則給咖啡帶來少許的甜味。此外,烘焙時會釋放出一些單寧酸,單寧酸與焦糖結合後,就會產生略帶苦味的甜味。所以,常見的咖啡中一般會有苦、酸、甜、香、澀等多種滋味。因此,一定意義上講,咖啡也可以讓人品出生活的滋味。
喝咖啡與喝茶不同,喝茶講究的是一種品位,而喝咖啡講究的是氛圍。獨自一人待在咖啡屋裏,聽著憂傷的或是舒緩的調子,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似乎有一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滋味,但心情卻是好的。
如果你選擇煮咖啡,那沸騰不止的咖啡,讓自己又莫名地衝動起來,一下子有了生活的勇氣,心中的不快,似乎也隨著那冉冉升起的蒸汽一起消散了,此時好像不是在煮咖啡,而是煮心情。咖啡煮完後要過濾,要留下精華,把渣扔掉。與煮咖啡一樣,生活中也難免會有舍得之分。把不必要的東西勇敢地舍棄,不然會像煮咖啡剩下的渣滓一樣影響生活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