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變量測量。
(1)被解釋變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本文采用企業為個體的Probit模型進行分析,因而文中的因變量投資FDIijt是一個二值變量。如果第t年企業i在國家j有對外直接投資行為,則因變量取值為1,否則為0。
(2)主要解釋變量:東道國國家風險。已有文獻大都采用單一指標來衡量東道國風險,本文則采用ICRG(International Country Risk Guide)數據庫發布的國家風險指數來衡量東道國風險(RISK)。ICRG主要分為為三部分:政治風險、經濟風險和金融風險三部分。政治風險由12個指標構成,經濟風險和金融風險各由5個指標構成,每個指標依據一定的測量標準賦值,最後加總得到總得分。最終本文研究所需的國家風險變量由三者加權得到,指數值越高,表明風險越低。
(3)其它解釋變量:東道國市場規模、自然資源和戰略資產。已有研究表明,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主要有市場尋求、自然資源尋求和戰略資產尋求三種動機,因此本文同時選取了東道國市場規模、自然資源和戰略資產三個解釋變量。同時,我們為檢驗東道國風險對這三類不同動機的OFDI的影響是否存在不同,我們分別加入了東道國風險與市場規模、自然資源和戰略資產的交互項。
其中,東道國市場規模(GDP)用用東道國每年的GDP來衡量,以2005年不變美元價格為基準。東道國自然資源(NR)用東道國油氣和其它礦物資源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來衡量。東道國戰略資產(TECH)用東道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來衡量。以上數據來均自世界銀行發展指標。
(4)控製變量。我們控製了其它有可能對中國OFDI產生影響的東道國因素,包括:雙邊貿易關係(TRADE):用中國與東道國進出口貿易的總額占東道國國際貿易總額的比例來衡量。東道國外資開放度(OPEN):用東道國每年FDI的存量占GDP的比例來衡量東道國FDI開放程度。地理距離(DIST):我們兩國首都之間的地球球麵距離來測量兩國的地理距離。
企業層麵的控製變量包括:企業規模(SIZE),用企業員工數量來衡量。企業績效(PERF),用企業淨資產收益率來衡量。我們同時控製了企業的對外投資經驗(EXP)。如果企業在第t年以前在國家j曾經有過投資,則EXP取值為1,否則為0。
三、 模型設定和實證結果分析
1. 模型設定。本文采用Probit模型進行估計,根據上文分析,具體模型設計如下:
上述模型中,Fdiijt是因變量,RISK是本文的主要解釋變量,Xm是東道國市場、自然資源和戰略資產三個變量,RISK*Xk表示國家風險和市場規模、自然資源以及戰略資產的交互項,φn代表控製變量集合,β0是常數項,μijt為殘差項。
在進行回歸之前,我們首先對各變量進行了相關係數檢驗。檢驗結果表明,各變量的相關係數均不超過0.7。進一步,我們考察了方差膨脹因子(VIF),結果均小於10。從而,可以確定各變量間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
2. 實證結果分析。我們首先用全樣本進行了回歸,為了進一步考察東道國風險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不同影響,我們將樣本企業按照企業所有權分為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兩個子樣本,分別進行了回歸並進了比較。
(1)全樣本回歸結果。模型1.1沒有加入交互項,結果顯示,國家風險指數RISK並不顯著,這表明從總體來看,東道國國家風險與中國企業OFDI並無顯著相關關係,即不能證明中國企業OFDI是風險偏好型的。其它解釋變量市場規模、自然資源和戰略資產都在不同水平上顯著,驗證了中國OFDI的市場尋求、自然資源尋求和戰略資產尋求動機。
模型1~模型2加入了國家風險和市場規模的交互項,結果顯示,交互項的係數顯著為正,表明東道國國家風險對中國市場尋求型的OFDI有抑製作用,即市場尋求型的OFDI傾向於國家風險較小的國家,具有風險規避的特點。模型1~模型3加入了國家風險和自然資源的交互項,結果顯示,交互項的係數在10%的水平上顯著為負。由於RISK的值越大,東道國風險越小,因此這意味著中國資源尋求型OFDI具有風險偏好的特點。模型1~模型4加入了國家風險和戰略資產的交互項,結果顯示,交互項的係數不顯著,即東道國風險對戰略資產尋求型的OFDI並無明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