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東道國風險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區位選擇(3 / 3)

對於其它控製變量,TRADE和OPEN顯著為正,表明雙邊貿易關係和東道國外資開放度對中國企業OFDI有促進作用,DIST顯著為負,說明地理距離與企業OFDI負相關。企業績效(PERF)和企業對外投資經驗(EXP)對企業OFDI有正向影響,而企業規模(SIZE)的影響則不顯著。

(2)分樣本回歸結果。表2是分樣本回歸結果,其中模型2.1是國有企業樣本回歸結果,模型2.2是民營企業樣本回歸結果。表2顯示,國有企業RISK的係數為負,且在10%的水平上顯著。而民營企業RISK係數為正,在5%的水平上顯著。由於RISK的數值越大,表明東道國的國家風險越小,因此,該回歸結果表明,東道國國家風險與國有企業OFDI正相關,即風險越大,國有企業在該國投資的可能性越大。而民營企業則相反,東道國國家風險越小,民營企業在該國投資的可能性越大。這意味著國有企業OFDI是風險偏好型的,而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則屬於風險規避型。

為何東道國國家風險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有完全不同的影響?這可以從兩個方麵進行解釋:首先,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兩者性質不同。國有企業是行政組織和經濟組織的統一,既具有企業職能,還具有政府職能(金碚,2001)。因而,國有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除了具有一般企業的經濟動機以外,更多的是政府意誌和利益的體現,肩負著政治使命,承擔著保障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國家戰略目標的責任(Morck等,2008)。而相比之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隻有利潤最大化動機,因而其投資決策完全以經濟利益至上。其次,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所受到的政策支持不同。國有企業無論在國內經營,還是對外直接投資,都能得到國家更多的政策支持,這種支持尤其體現在金融服務方麵。相比民營企業,國有企業有更多的融資機會。現有銀行體係對海外投資的支持對象基本集中在國有企業。同時,國有企業的融資成本更低。Buckley(2007)的研究指出,中國資本市場的不完善性使得國有企業能夠獲得低於市場利率的貸款。而且,國有企業在投資中一旦發生虧損,常常能夠得到政府的追加投資、增加貸款等,即享有“預算軟約束”的特權。而國家和政府對民營企業的支持非常有限,而且融資困難幾乎是所有民營企業在國內經營以及走出去的最大障礙。

國有企業的政治使命,以及其由於政府政策支持而形成的特定“所有權優勢”使得國有企業在OFDI中以國家宏觀利益為主,而企業的微觀經濟效益隻能被兼顧。國有企業為獲得中國自身發展所需要的自然資源或者戰略資產等,可能會較少地考慮對東道國投資的風險。而民營企業則會秉持對外投資利潤最大化,風險最小化的原則,一切都以企業微觀經濟利益為前提,因而,其對外直接投資屬於風險規避型。

四、 研究結論

本文利用2003年~2013年中國上市公司對外直接投資數據,采用二值選擇模型,對東道國國家風險如何影響中國企業OFDI區位選擇進行了經驗分析,以驗證中國企業OFDI是否屬於風險偏好型。通過實證分析,本文主要得到以下幾個結論:首先,總體來看,中國企業OFDI並不屬於風險偏好型,東道國國家風險對中國企業OFDI區位選擇並沒有顯著的影響;其次,東道國國家風險對不同動機的OFDI有不同影響,自然資源尋求型OFDI具有風險偏好的特點,市場尋求型OFDI則具有風險規避的特點,而東道國風險對戰略資產尋求型OFDI的影響則不顯著;第三,對於不同類型的企業來說,國有企業由於其承擔著國家政治使命,同時能夠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因而其OFDI對東道國風險並不敏感,屬於風險偏好型,而民營企業的OFDI則屬於風險規避型。

參考文獻:

[1] 高建剛.經濟一體化、政治風險和第三國效應對中國OFDI的影響[J].財貿研究,2011,(5):57-64.

[2] 蔣冠宏,蔣殿春.中國對外投資的區位選擇:基於投資引力模型的麵板數據檢驗[J].世界經濟,2012,(9): 21-40.

[3] 王海軍.政治風險與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基於東道國與母國兩個維度的實證分析.財貿研究[J], 2012,(1):110-116.

[4] 宗芳宇,路江湧.雙邊投資協定、製度環境和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J].經濟研究,2012,(5):71-82.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新時期中國企業跨國經營戰略與績效研究”(項目號:13JJD790016)。

作者簡介:陳丙利(1979-),男,漢族,山東省臨朐縣人,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金融投資學。

收稿日期:201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