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撥回現在,在皇馬隊中符合這一要求的主力球員隻有3名:佩佩、拉莫斯和拉斯·迪亞拉,關鍵的中場位置更是隻有迪亞拉一人可以擔當掃蕩者的角色,這無疑為穆裏尼奧針對巴薩的變陣增添了難度。
在葡萄牙人的設想中,既然巴塞羅那人的默契傳導球、控製力和靈巧跑位是對克魯伊夫時代荷蘭隊的繼承和發揚,那麼效仿1974年世界杯決賽時的德國隊自然就是最好的克敵之道了。當時德國人用福格茨“關照”克魯伊夫,全隊實施空間壓縮、分割瓦解的防守反擊戰術,讓荷蘭人的全攻全守陷入了兩難境地。這一成功的案例為穆裏尼奧帶來了對陣巴薩時的主要思路:既然對攻無法壓倒死敵,防守反擊就成為了此後兩雄相爭的主題。
為了限製住巴薩隊中最大的威脅梅西,穆裏尼奧需要在保留迪亞拉(以及他的防守區域)的同時,增添1名和福格茨一樣能夠貼身盯防箭頭人物還能兼顧區域防守的後腰。由於拉莫斯還要擔任插上進攻的角色,佩佩就成了變陣的惟一選擇。
事實證明,這次變革在上個賽季的確收到了成效。通過將佩佩上提出任掃蕩後腰的角色,穆裏尼奧在國王杯的決賽中完成了一場對巴薩的複仇,也奪得了到目前為止其作為皇馬主帥的惟一一座冠軍獎杯。如同穆裏尼奧所預期的,皇馬展現出了意誌、鬥誌和身體對抗中的優勢,通過有紀律的防守和高效的反擊給巴薩製造了巨大的麻煩。
閃擊戰與摸索前行
盡管進攻戰術並非其所長,盡管3後腰為代表的防反戰術取得了成效,但身為皇家馬德裏的主帥,穆裏尼奧深知隻靠見招拆招和在個別場次的浴血奮戰得來的勝利,是不能令主席和球迷們滿意的。因此進入執教的第2個賽季,葡萄牙人將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構建一套成熟有效的戰術體係上。
4-2-3-1,前場4人組和防守反擊,這套戰術穆裏尼奧在國際米蘭時就曾經操練過,但直到2010-2011賽季結束時,多數皇馬球迷依然認為它不過是葡萄牙人無法使用首選陣形時的替代品。然而,在各種“皇馬何時會進行4-3-3陣形改革”的疑問中,穆裏尼奧出人意料地將這套4-2-3-1的“備選陣容”定為了未來藍圖。新賽季開始,穆氏皇馬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超強的火力,而這一點又突出體現在了進攻速度的提升上。相比前一個賽季,球隊顯而易見地減少了進攻中的組織環節,特別是在形成反擊局麵時,求簡求快成了惟一的主題。C羅和迪馬利亞的兩翼,厄齊爾和傷愈的卡卡,鋒線上的本澤馬、伊瓜因,皇馬所有前場球員都變得比以往更快,這種快速和直接又讓他們原本強大的單兵解決戰鬥的能力得到了最大化的體現,其直接反應就是皇馬在比賽中的進球源源不斷。
在上個賽季,皇馬麵對大多數對手時的首選戰術是控球,用強大的整體力量碾壓對手。但作為球隊最重要的對手,巴薩已經擁有了一套浸淫多年的以傳控球摧毀敵人的戰術體係,以及一群在此戰術體係下成長起來的默契球員,這是皇馬短期內無法超越的極限。由此產生的一個古怪現象就是,在絕大多數時間裏可以像巴薩一樣踢出藝術足球的皇家馬德裏,一旦遇到前者就會倉促變成一支簡單粗暴、依賴防守反擊的破壞型球隊。有鑒於此,穆裏尼奧在新的賽季中特意對戰術進行了提煉,更加強調進攻的高效和簡潔流暢,在這種思路的引導下,皇馬最終變成了一支機動靈活、擅長多點開花的輕騎軍團。
在實際操作中,皇馬的進攻確實變得更加犀利,聯賽拿分的穩定性也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可即便如此他們還是在和死敵的對決中遭遇了當頭一棒。本賽季西甲中和巴薩的第一次遭遇,皇馬雖然率先進球,但麵對對手變陣3-4-3後的瘋狂反撲,球隊中場控製力的不足被無限放大了出來,加之對後防線的擔憂,穆裏尼奧的球員不敢在進攻中投入太多兵力,由守轉攻的時候缺乏節奏變化,也缺乏層次推進的意識,一味求簡求快,反而在倉促中降低了傳球效率,給了巴薩更多斷球進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