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酌 任冶琛

波爾圖的奇跡,切爾西的中興,國際米蘭的三冠王……穆裏尼奧作為教練的經曆無疑是神奇的,但他在教練的本職工作——戰術設置上,是否也足夠神奇,足夠驚豔?答案並不確定。

在見招拆招、有針對性地布置防守時,穆裏尼奧是當世一頂一的好手。如果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備戰強敵並戰勝之,他可能是教練中最好的選擇,但如果說到用幾年時間打造一套戰無不勝的進攻戰術,葡萄牙人隻怕難位前列。

縱觀穆裏尼奧的執教生涯,高效的無球跑動和清晰流暢的傳控體係從來不是他所擅長的。在他的執教經曆中,進攻往往是通過對弱小對手的全麵壓製和麵對強敵時的全力打擊軟肋來實現的。具體到賽前布陣的微觀層麵,除了基座中鋒搭配第二線火力網的戰術思路,穆裏尼奧並無太多創建。

當然,在如今怎樣打造皇馬戰術的問題上,穆裏尼奧也有苦衷。由於弗洛倫蒂諾主席掌控著生殺大權,葡萄牙人能夠爭取到更衣室和轉會市場的權威已屬不易。在他真正成為伯納烏“特別的一個”之前,他還是不得不學著用現有的球員構建一套最適宜的戰術,這就意味著他不得不嚐試著在沒有最佳戰術中鋒和全能中場的情況下重搭構架,而這也就成為了我們評價其戰術創建性的最好參照。

三後腰與防守藝術

在皇馬的第一個賽季,穆裏尼奧確立了4-2-3-1陣形的核心地位。在計劃中的正印中鋒本澤馬持續低迷的階段,為了將球隊的進攻火力實現最大化,他將球探們眼中功能單一的左邊鋒迪馬利亞放到了右路。這個改變不僅為習慣在左路活動的C羅保留了最佳進攻區域,激活了阿根廷“天使”作為逆足邊鋒內切進攻的潛能,而且由於減少了傳統的邊路傳中,球隊中鋒位置製空搶點能力不強的弱點也得以藏拙。憑借這套優化組合後的進攻陣容,穆氏皇馬在組建後的第一個賽季便展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直到他們遇到正值巔峰狀態的巴塞羅那。

巴薩和皇馬實力上的差距當然沒有5個進球體現得那麼誇張,但那場一邊倒的比賽的確反映出了穆裏尼奧對局勢的錯誤預估,以及此後的戰略失誤。經過這場慘痛的失敗,葡萄牙人重新開始研究3後腰戰術的可行性,盡管他早已深知這種破壞更勝於創造的戰術不會讓伯納烏的高層和球迷滿意。就在許多人還因一場比賽而斷言穆裏尼奧無法扳倒巴薩時,葡萄牙人已經開始選擇實力接近的瓦倫西亞作為3後腰戰術的實驗對象。相比於對各個位置球員的能力均要求極高的4-2-3-1陣形,穆裏尼奧在蝙蝠軍團身上演練的3中場陣形無疑在防守和保持3線緊湊度上有著天然的優勢。作為一名球場上的實用主義者,穆裏尼奧顯然已經接受了球隊無法在短期內和巴塞羅那人對攻決勝的事實,轉而走上了防守反擊的老路。

如開篇所述,在穆裏尼奧的足球哲學中,防守絕對是一個貫徹始終的關鍵詞彙。進攻由於隻有一個足球,所以多少具有一定的局部特征,防守卻是要求全隊參與其中,整齊劃一,全神貫注,而這些恰恰是葡萄牙人在更衣室裏最關注的要素。

“在國際米蘭,每個人都喜歡講戰術,喜歡講用人,但我想說的是,男人、團隊、性格和個性。”對穆裏尼奧來說,力拚防守並不單純是為了不失球而立於不敗之地,更是為了對全隊球員進行精神上的鍛造。在球隊因失利而陷入迷茫與自我懷疑的危急時刻,穆裏尼奧用他的方式讓球員重新找回了自信,這種全局意識和指揮藝術無疑已經超越了戰術範疇,上升到了戰略層麵,而製定方略和更衣室動員,恰恰是穆裏尼奧所長。

說回到足球戰術本身。在自己擅長的防守領域,穆裏尼奧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薩基主義者。對鏈式防守的迷戀,他毫不落後於繼承薩基衣缽的卡佩羅、安切洛蒂,甚至更有發揚光大的趨勢。從切爾西時代開始,穆裏尼奧就在有意識地要求防線位置前提,直接對對方的中場施壓,壓縮傳球空間。在他的防禦體係中,薩基式的4後衛區域防守被擴展到了全場,變成了具有穆氏風格的“工業防守”模式。無論訓練還是比賽,他都要求包括中鋒在內的所有場上球員參與到防守當中,通過對各自負責區域的控製達到整體上扼殺對手進攻空間的目的,如同對鏈式防守的一種強化,同時融合了範加爾的整體跑動技巧——隻不過荷蘭人的整體移動主要為進攻服務,而穆裏尼奧側重的則是防守。因此,穆裏尼奧對後防球員的要求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移動力和防守麵積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