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水之求變
不敢說穆裏尼奧的這套戰術戰無不勝,但至少在他的任內,確實都取得了顯而易見的成效。不過,當穆裏尼奧離開,戰術框架雖然還在,但是繼任者卻沒有一個可以達到他對細節的全麵自如的掌控,切爾西的沒落、國際米蘭的崩潰,就源於此。當然,也不能把失敗都歸咎於繼任者,穆裏尼奧隻重戰術執行而疏於戰略布局也難辭其咎。
國際米蘭的教訓猶如昨日,因此很多人擔心如今的皇馬在穆裏尼奧離開後會重蹈覆轍。但大家是不是都忽視了一個問題,以能忍胯下之辱潛心多年鑽研出一套足以抗衡宇宙隊的戰術的穆裏尼奧的智商,難道會想不明白可持續發展的道理?之前無論在切爾西還是在國際米蘭,穆裏尼奧力求短期內出成績都有著不得已的原因,尤其是在國際米蘭,莫拉蒂的目標直指歐冠,除了來之能戰的球星外,穆裏尼奧根本沒有規劃未來的工夫。最終,在莫拉蒂抱著歐冠獎杯傻樂的同時,“鼠目寸光”的黑鍋也就隻能穆裏尼奧來背了。
不過,來到皇馬後,尤其是在與巴塞羅那生死搏殺多次後,穆裏尼奧在專注於戰術執行的同時,也更加在意戰略布局了。
2011-2012賽季開始前,穆裏尼奧在接受皇馬電視台采訪時講道:“我們引進的都是一些很有發展潛力的年輕球員,他們會給球隊帶來活力。我們正在建立一支能在未來10年內都保持競爭力的球隊。”比較穆裏尼奧在切爾西、國際米蘭和皇馬任內引進的球員,可以發現至少在引援上,他更注重未來了。穆裏尼奧在皇馬近2個賽季的引援平均年齡為23.6歲,低於在切爾西的24.3歲和在國際米蘭的26歲。類似21歲的厄齊爾、22歲的迪馬利亞、18歲的瓦拉內這樣年齡與實力兼備的引援是穆裏尼奧關注的重點,這展示了他布局未來的決心。
前文提到過,穆裏尼奧對於巴薩係的反感是深入骨髓的,他處處都要與巴薩針鋒相對,甚至他的所有戰術細節,都是為打敗巴薩而設計。對於穆裏尼奧的做法,可以理解,但不讚成,這樣的做法稍顯小家子氣而缺乏大智慧,而經過與巴薩多年爭鬥的互有勝負後,他也終於意識到了這一點。現在的穆裏尼奧不再糾結於與巴薩的具體比賽結果,而更在意在聯賽、歐冠層麵的穩定取勝效率,這種更具戰略眼光的做法,讓皇馬在領跑西甲的同時也達到了壓製巴薩的目的。
此外,對於巴薩強勢的核心——青訓,穆裏尼奧也不再選擇無視,而是“師夷長技以製夷”。本賽季開始前,皇馬辭退了在職16年的青訓總監,把卡斯蒂利亞交到了穆裏尼奧手中,葡萄牙人也明確表示:“我希望能在青訓營發掘球員,並將其培養成巨星。”多達14名青年球員先後進入一隊,每天與負責青訓的助教交流,大力推出來自卡斯蒂利亞的卡列洪……穆裏尼奧在用實際行動回擊他不重視青訓的指責。
人員布局隻是第一步,在趕走巴爾達諾獨攬俱樂部的競技大權後,穆裏尼奧的工作重心從日常的訓練和戰術演練轉移到了在訓練基地的“總經理辦公室”中思考球隊宏觀層麵的發展大計,而把事必躬親的活計一股腦交給了助教卡蘭卡。跳出具體比賽的局限,站在更高的角度,現在的穆裏尼奧集中精力於人員組合、配置的優化上,集中於更好地挖掘球隊潛能上。
能明顯證明穆裏尼奧主動求變的,就是從前被他拒之門外的輪換製在皇馬逐漸占據主流。進入皇馬第一年,為了盡快將自己的戰術思想灌輸給球隊,穆裏尼奧依然明確拒絕輪換,而在第二年,戰術體係基本成型後,穆裏尼奧開始小範圍地嚐試輪換,比如伊瓜因和本澤馬、厄齊爾和卡卡,並且隨著賽季的深入,輪換正在成為皇馬的一種常態,這與穆裏尼奧在切爾西和國際米蘭時期“一套陣容用到死”的做法大不相同。
引援、青訓、輪換……穆裏尼奧的改變體現在球隊建設的各個層麵,究其原因,主要還是他將人員組合、配置的優化而不是具體場次的比賽勝負放在了更主要的地位上,而且他正在將針對巴薩、又受益於巴薩而形成的穆氏戰術逐漸升華成決定比賽勝負的理論。可以看出,穆裏尼奧的足球哲學已經跨越了戰術層麵,正在戰略層麵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