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症較嚴重時,滲出液為膿性,並積在子宮直腸窩中形成膿腫,即子宮直腸窩膿腫。
症狀
出現持續發燒、下腹劇痛、腹脹等。直腸受到刺激後,會引起便秘。膿腫需幾個月乃至幾年的時間方能吸收。如果從陰道切開排膿,會留下周圍髒器粘連,也能引起子宮位置異常、腰痛、下腹痛、月經異常、便秘等。還能引起輸鏇卵管粘連、狹窄、閉鎖等,造成不孕。
治療
主要用抗生素及抗菌藥物治療。已形成膿腫者,可手術排膿,對粘連造成遺症可進行理療。
中風病的防治
中風,是中年人的常見病,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也高。此病對中年人(尤其是中年後期)的健康構成了較大的威脅。中風又稱腦卒中、急性腦血管疾病或腦血管意外,即以突然發生的意識障礙和肢體癱瘓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
中風一般分缺血性與出血性兩大類:缺血性的一類包括過性腦缺血發作、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而出血性一類包括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
中風發病雖然突然,但是,在發病前一般是有預兆的,中醫著作《證治補》中說:“平人手指麻木,不時眩暈,乃中風先兆,須預防之,宜慎起居、節飲食、遠房幃、調情誌。”意思是,若發現有頭暈、肢麻(包括麵麻、舌麻)、吐字不清、活動不靈,或肢無力、暫短意識喪失、突然跌仆、惡心嘔吐、嗜睡、不自主抽搐、視物不清等症狀時,應立即去醫院檢查治療。隻有及時進行治療,才是防止中風發生的重要環節。
古人所說的“節飲食”,也是預防中風病發作的一條重要措施,因為飲食不節,暴飲暴食,酗酒狂飲,是中風的常見誘因。此外,勞累、超量運動也會引起中風,因為過量的體力活動可使心髒的收縮力加強,心髒輸出量增加,血流變快,如便秘時用力太猛、快速登樓等均會使血壓驟然升高,這樣極易發生出血性中風。
人到中年,多有動脈硬化、高血壓,所以在參加體力勞動或體育鍛煉時,務必量力而行。情緒波動亦是導致中風的重要誘因,因為緊張、焦慮、激動或暴怒均可使血管舒縮中樞興奮,從而導致全身小動脈持續性收縮狀態。同時,交感神經分泌較多的血管收縮活性物質,從而血壓升高,可能會引起腦出血。故凡患有高血壓病的中年人,要盡量注意穩定情緒,既不要暴怒,也不要過度興奮。
以上所講的主要是引起中風的外在因素,諸如勞累、情緒、飲食等,但更要注意中風發病的內在因素,諸如動脈硬化、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糠尿病、心髒病等。因為動脈粥樣硬化是中風的病理基礎,有人統計過,約70%的中風患者患有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病是出血性中風的病因,在腦出血患者中,約有80%的患者有高血壓病史。
中風病經過救治3~4周後,多數患者神誌清醒,肢體功能也開始恢複,但常遺有口眼斜、半身不遂、語言不利等後遺症。故中風病後的科學調理是非常重要的。
藥物治療
口眼斜:用牽正散(白附子、僵蠶全蠍)治療;
半身不遂:用補陽還五湯(當歸尾、川芎、黃芪、桃仁、赤芍、紅花、地龍)治療;語言不利:用解語丹(白附子、石菖蒲、遠誌、天麻、全蠍、羌活、南星、木香、甘草)治療。
功能鍛煉
不僅可以幫助患者早日康複,而且可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預防各種並發症。
癱瘓肢體的鍛煉開始先由別人幫助在床上做些被動活動,如推拿治療,或醫療體操,當恢複到一定程度時,再離床在室內,進而到室外進行一些獨立的鍛煉。在肢體功能的恢複過程中,應以健側帶動患側上下肢活動,一般下肢比上肢的功能恢複得快些,在行走時配合協同動作,促進上肢功能恢複,同時對上肢功能恢複采用一些有效方法,如揉動健身球、核桃,增加手指和上肢的屈伸鍛煉。
語言功能鍛煉幫助病人一字一字地練習發音,以後練習數數和漢語拚音,然後說簡單的句子、日常用語、簡單對話,逐步擴大語言範圍。
精神調養中風恢複期的病人,神智清醒而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思想負擔很大。因此,要勸慰病人,去掉悲觀失望的情緒,幫助病人振奮精神。在治病和養病期間,要避免使病人受不良的精神刺激,引起病人情緒波動,特別惱怒、憂愁的刺激與中風的發病有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