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軀體按摩常用穴位(1 / 2)

此法是自己按摩一定的穴位或部位的治療方法。常用的有心區或膻中、天池穴按摩;肺部或中府穴按摩;胃部或中脘;肝、脾或期門、章門、腎俞和關元穴等處按摩法,每個部位或穴位正轉揉按27圈,反轉揉按18圈,以上根據病症不同,各單用1~2法,無病健身也可全用。常用穴介紹如下。

中府穴:在鎖骨外端下方,雲門直下1寸處,氣功作用為調理肺經、調養肺氣,經常按摩此穴可治咳嗽、喘息、胸痛。

膻中穴:在胸骨正中線,兩乳頭之間,氣功作用為調氣降逆,經常按摩此穴,可寬胸膈,治胸痛、喘息、乳汁不足。

天池穴:在4~5肋間、乳頭外側1寸處,氣功作用為活血養心,經常按摩此穴,可寬胸理氣,能治胸痛、胸悶、肋痛。

中脘穴:在腹正中線上、臍上五寸處,氣功作用為調養胃腑,經常按摩此穴,可培中養胃,治胃痛、腹脹、納差。

章門穴:在側腹部十一浮肋端下處,氣功作用為培中健脾,經常按摩此穴,可健脾化積,治腹脹、呃逆、頑固不化。

期門穴:在乳中線上,乳頭下二肋間,氣功作用為疏通肝經,經常按摩此穴,可疏肝理氣,治胸肋疼痛、胸悶。

關元穴:在腹正中線上、臍下三寸,經常按摩,可培補元氣,治陽痿遺精,經血不調。

腎俞穴:在第二腰椎脊棘突下,旁開一寸半,氣功作用為滋補腎水,經常按摩,可補腎壯陽,治腰痛陽痿、經血不調。

神厥穴:在臍窩正中,氣功作用為溝通任督二脈,經常按摩此穴,可調理衝任,治脫肛、泄瀉、虛弱症。

湧泉穴:在腳掌心,氣功作用為補養腎水,經常按摩此穴,可補腎養腦,治眩暈、失眠、昏厥。

勞宮穴:在手掌心橫紋中2~3掌骨之間,氣功作用為養血強心,經常按摩此穴,可活血止痛,治心痛、口瘡、癲痢。

外勞宮:在手背中央處,氣功作用為行氣活血,經常按摩此穴,可疏經活血,治手背腫痛、牙痛、咽腫。

頭發健美按摩法

操作方法

指梳頭發兩手五指微屈,用十指指端從前發際起,經頭頂向後發際推進。如此反複操作20~40次,每日早晚各做一次,每次需5~10分鍾。

按揉穴位用雙手拇指按揉頭頂的百會穴、頭後部的風池穴、天柱穴,每穴按揉10次。

按揉頭皮兩手指自然張開,用指端從額前發際開始,沿頭部正中按揉頭皮至枕後發際,然後按揉頭頂兩側頭皮,直至整個頭部,時間約為2~3分鍾,按揉時頭皮要有重脹感。

拍打頭皮以手四指並攏,輕輕拍打整個頭部,約需1~2分鍾。

幹洗頭發用兩手手指摩擦頭皮,如洗頭狀,直至整個頭部,時間約為2~3分鍾,每日1~2次。

提拉頭發兩手抓頭發,不使滑脫,輕輕用力向上提拉,直至全部頭發都提拉遍。切忌過度用力,以免至大量頭發脫落。

功用

烏發護發,防止脫發,提神醒腦,聰耳明目。

現代研究表明,輕輕按揉頭部可刺激頭皮神經末梢,通過大腦皮層,調節頭部的神經功能,鬆弛頭部神經的緊張狀態,促進頭皮和腦部的血液循環,促進頭發的生長和黑色素的形成,調節頭皮的分泌功能。

應用

上述方法對白發、脫發、頭發幹燥枯黃均有良好的預防治療作用。

眼部美容按摩法

曆代養生家均注重眼的保養,有很多值得推崇的方法。特別是在當今眼疾不斷增多的情況下,更有必要積極推薦眼部健美按摩法,使之發揮效益。

操作方法

按揉穴位兩手拇指按揉睛明穴約30次;兩手食指指端按揉同側攢竹穴3次;兩手食指指腹著力按壓在太陽穴上,有酸脹感後再按揉30次;兩手食指指端著力按壓四白穴,有酸脹感時再接揉30次。

運轉眼球端坐凝視,雙眼順時針旋轉10次,然後再向前凝視片刻,逆時針方向旋轉10次,向前凝視片刻,最後雙目緊閉,兩手食、中指輕輕撫摩同側眼皮約1~2分鍾。

分抹眼瞼微閉雙眼,兩手五指並攏,用中指和無名指指腹貼附在睛明穴,向外分抹至瞳子骸穴,重複30~50歡。

分刮眼眶兩手握拳,用食指近側指間關節的撓側緣緊壓眼眶,作自內向外的刮動,分刮上下眼眶各15次,以出現酸脹感為宜。

上述方法可每日早晚各做一次,也可在用眼疲勞時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