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一方麵和體外環境直接接觸,另一方麵又和身體內部有著密切聯係。所以,健康完美的皮膚,往往是體格健康的重要標誌之一。經常運動,身體與日光、空氣接觸,能充分利用自然因素的有利影響,同時能使皮膚的血液循環改善,營養物質和氧氣供應充足,新陳代謝旺盛,因而皮膚功能得以提高。
冬天在室外鍛煉,皮膚經常受冷空氣刺激,皮下血管處於收縮狀態,皮脂分泌減少,因而冬天皮膚顯得幹燥,如果保護不好甚至會裂口。因此對暴露在外麵的皮膚(如臉、鼻、耳和手等),要塗些油脂(如凡士林等),以保護皮膚的潤澤,並有一定隔涼保溫作用;也應多吃些胡蘿卜等青菜,以增強上皮組織的能力;每天睡覺前,最好用溫水洗手、洗腳、洗臉,促使這些部位加快血液循環,加速脂腺的分泌。
在嚴寒天氣下,尤其是在大風(風速超過5米/秒),空氣中濕度高(相對濕度高於7%)的環境中鍛煉時,應該適可而止,而且更應注意保護皮膚。為了保護好兩手、兩耳,在不影響動作的情況下,可帶上手套、耳罩保溫。當然,還要注意服裝、鞋襪的保暖,不要在冰雪裏停留太久,以防發生凍瘡。
晨跑後不宜睡“回籠覺”
早起晨跑後馬上又鑽入被窩睡“回籠覺”的方法是不足取的,它既無益健康又會削弱鍛煉效果。
早晨醒來,空氣清新,進行一會兒長跑,會使人情緒飽滿,體力充沛,由於晨跑時肌肉的活動,使全身各器官功能從睡眠時較低的活動水平,提高到較高的功能水平,神經係統的興奮性及對全身的協調指揮能力提高,跑畢休息一會用早餐,然後上班,不僅能增強體力,還可使身手靈敏,動作協調,思路敏捷,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跑畢再睡覺,上述效果就大為削弱。等到再睡醒起來,晨跑給一天帶來的良好效果就幾乎消失了。而且,跑畢再睡也不一定能睡好。因為跑後心跳仍較快,身體產生熱量還較多,在被窩裏容易出汗,神經係統也比較興奮,不易很快入睡。這樣不僅不能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也達不到休息的目的。
晨跑時肌肉的活動產生一些代謝產物(如乳酸),跑畢要加以清除。美國運動生理學家福克斯實驗證明:跑畢進行走步等放鬆性活動時,乳酸的清除速度要比跑畢靜坐時快一倍。因此早晨跑步後要進行一些走步或徒手體操等練習,才有利於增加吸氧量,加速清除代謝產物。如果跑完又躺下,就不能收到這樣的效果,疲勞也不容易很快消除。
晨跑畢,心肺活動仍處於較高水平,以保證繼續有較高的吸氧量,同時,心肺功能的恢複也需要一個從動逐步過渡到靜的過程。如果跑完就立刻躺下,心肺功能的恢複就會受影響,加上室內空氣經過一夜呼吸比較混濁,人就會感到不舒服,對心肺也沒有好處。
冠心病病人的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是冠心病綜合治療的組成部分,有助於減少心肌梗塞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其主要作用是:
1.改善冠狀動脈的神經調節功能,預防痙攣。
2.提高心髒對體力活動的適應能力,減輕或消除心肌供血不足。
3.提高血液的纖維蛋白溶解活性,抑製血小板聚集,從而減少血栓形成,有助於防止冠心病的發展。
中等運動強度的步行、慢跑、爬山等有氧訓練。最適合隱性冠心病患者,高血壓或神經官能症病人在進行這些體育鍛煉時,還可配以太極拳、氣功和散步。
心絞痛的冠心病人,應在發作後的間歇期進行適當鍛煉,如做健身操和定量散步,這些運動有助於減少心絞痛的發作。
心肌梗塞的病人,一般在發病後1個月,嚴重者在2~3個月,梗塞病灶已有修複時方可開始進行醫療體育鍛煉。
冠心病人在下列情況下不宜體育鍛煉:心絞痛發作頻繁或休息時也有疼痛和難以控製的心律失常、竇房結功能障礙以及心力衰竭等症狀。
腰腿痛患者的體育鍛煉
腰腿痛是常見病。主要是由於腰椎骨關節退行性變化和腰肌肉的慢性勞損以及肌無力等引起。年歲大了氣血不活,更容易使腰部氣滯血瘀,如再受風著涼,感受寒濕或過度疲勞,就更容易發生腰腿痛。
體育鍛煉能加強腰部及下肢的肌肉力量,以及韌帶的彈性和關節的靈活性,能夠重新建立和恢複腰部各椎體骨之間和膝關節的穩定性。中年人經常活動能使關節保持較大的活動範圍,能加大關節的接觸麵,使整個關節麵均勻地承受重力,可以減輕骨關節增生和肌肉、韌帶的老年性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