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消化和代謝功能,主要靠脾胃的腐熟與運化,稱脾胃為後天之本,如《黃帝內經》裏說:“胃者,五髒六腑之海,水穀皆入於胃,五髒六腑皆稟氣於胃”,意思是人體所有的髒腑、器官、組織,皆需要脾胃供給的各種營養素,脾胃是生命的源泉,無論是養生、治病、康複,都必須時時刻刻注重保護胃氣,但人到中年以後,脾胃功能日漸衰退,如《素問·上古天真論》說:“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這裏的陽明脈,即指胃的經脈;五七,是指35歲之時,適逢中年,這說明中年以後消化代謝功能便開始下降。
現代醫學認為,進入中年以後,女性的消化功能和代謝率均明顯下降。約從30歲以後,胃液等消化液的分泌量即明顯下降,其中所含的消化酶等有效成分也減少,到50歲以後,消化能力可下降2/3之多。基礎代謝平均每年以0.5%速度下降,例如,31~40歲的男性基礎代謝率,平均為每小時每體表平方米37.9千卡;41~50歲的人,下降為36.8千卡;51歲以上的人,下降為35.6千卡。女性比男性更低一些。中年的味覺也逐漸變差,舌苔上的味蕾減少,牙齒表麵的琺琅質也隨年齡增長而磨損。有人分析,如30歲時掉牙2顆的話,40~50歲掉7顆,60歲掉8顆,便影響了咀嚼功能。
在物質代謝過程中,維持人體生命的基本營養物質是糖、脂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和水。如糖是人體重要的能源物質,所需能量的70%是由糖提供的,尤其是腦組織的能量幾乎全靠糖的有氧分解來提供。因此,怎樣保證能量供應,是中年女性保健的一個重點。又比如蛋白質是維持生命和構成身體組織所必需的物質,但中年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分解代謝漸漸增加,合成代謝減少,往往需要質量更高的蛋白質食物,以補充分解代謝的消耗。
內分泌係統的特點
人體內分泌係統指生理功能各不相同、位於身體各種不同部位的係列內分泌器官,如腦組織中有丘腦、腦下垂體(簡稱垂體)及鬆果體,頸部有甲狀腺、甲狀旁腺,腹腔左側有胰腺,兩個腎髒上端有腎上腺(腎上腺外周組織稱為皮質,中心稱為髓質,它是內分泌係統一個比較重要的調節器),此外腹腔中有卵巢等一些內分泌器官,這些內分泌器官都由不同腺體直接分泌出內分泌激素(以往曾稱荷爾蒙),內分泌激素可以直接進入血液中,作用於各個有關髒器來調節人體一些生理功能。隨著年齡增長,在衰老過程中這些內分泌器官幾乎都要發生不同程度的萎縮,產生組織結構的變化,使相應的分泌出的激素引起質和量的變化,促使組織衰老或引起某些疾病。
中年人內分泌紊亂會引起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如男性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和病死率均高於女性,原因之一由於男性雄激素會抑製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而HDL—C是動脈硬化的防禦因素,HDL—C減少則容易誘發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意外等。女性在數十年排卵期中雌激素水平較高,而雌激素能增高HDL—C水平,所以在絕經期前,婦女上述疾病發生比男性要低些,但絕經後或雙側卵巢切除術後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心腦血管疾病發病亦相應增高。有人觀察了20~104歲不同年齡男性和女性HDL—C,結果絕經期女性HDL—C水平低於青壯年婦女,因此說明不同年齡激素變化會影響血脂代謝,從而導致一些疾病發生。
人在衰老過程中胰腺的細胞功能逐漸減低,抗胰島素的激素增高,周圍組織對糖的利用逐漸減少,因此中年人糖尿病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逐漸增大。腎上腺皮質能分泌皮質、雄激素、雌激素等,皮質激素失調可引起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代謝的紊亂。腎上腺髓質分泌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對心血管功能調節有一定作用,中年人內分泌功能失調以後,勢必引起抗體內環境的變化,一旦遇到外界不良的刺激,如感染、手術、重大精神因素打擊就不容易耐受和適應,從而發生比較嚴重的疾病。
一些內分泌器官之間尚有互相聯係和反饋作用,如丘腦—垂體—腎上腺軸,丘腦—垂體—甲狀腺軸,這些軸功能與祖國醫學理論有比較密切聯係,年齡增加不可避免會引起髒器衰老,通過中醫潛陽、滋陰一些固本治則來調節不同內分泌器官和這些軸功能,對延緩衰老達到人體健康是有一定幫助的。
泌尿生殖係統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