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蘆葦有根桑有葚(下)(2 / 3)

饒是生活如此困苦,眾人卻還是感慨道:“如今的日子很好了。我小時候城中的貴族們亂打一氣以致國君出逃。那時候要服役守城,沒有時間去耕種,這幾年沒打仗,過得真是很好了。哎……你說那些王公貴族們,整天打來打去的,打什麼呢?這天下什麼時候才能不打仗呢?”

適笑著指了指自己身上的麻衣道:“這得問那些穿絲絹的,我又怎麼能知道呢?貴族們打仗,我們卻要遭殃,這是什麼道理啊?”

悄無聲息地煽動了一波不滿,也大致明白過來這些農夫的心態,忍不住又感慨了一句。

“我曾聽人說,當年仲尼過泰山,看到一老婦哭泣,便走上前去詢問。”

這時候聽個故事不容易,眾人都伸長了耳朵,仲尼的名聲他們是聽過的,畢竟仲尼的祖先也是宋國開國國君微子的弟弟,加上孔子的弟子很多出自宋國,眾人早有耳聞。

適頓了一下,等眾人都靜下來又道:“那婦人緣何哭泣?仲尼的弟子子路問過之後,才知道原來婦人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婦人的丈夫也被咬死了。仲尼便問既然都被咬死了,為什麼不搬走呢?那婦人說,這裏雖然有老虎,可是沒有苛政啊。”

眾人聽了這故事,也都跟著歎息道:“老虎吃人,固然可怕,可至少你拿著戈矛能打死老虎。這苛政,又怎麼辦呢?”

適點點頭,哀聲道:“當年聽人講《詩》,有《碩鼠》一首。我也不會唱,就念給你們聽吧。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圍坐四周的農夫聽到逝將去汝、適彼樂土的時候,一個個都跟著念叨起來。

適也不知道這個春秋的古魏國到底在哪,但卻知道《魏風》之中,絕大多數都是些諷刺現實、充滿反抗的詩篇。

這是一篇標準的農奴逃亡的誓詞,估計是哪個帶領農奴逃亡到野澤荒山的領袖製作並在共同起事的人中傳唱,發誓要一起逃亡到樂土當中。

這首歌傳唱於數百年前,這古魏可能遠在千裏。

但歌中的樂土竟是撕開了時間與空間的桎梏,引得這些宋國的農夫暢想不已。

每個人夢中,都有屬於自己的樂土。

而當每個人的不幸都已趨近的時候,這夢的模樣竟也有了幾分相似。

當適問及眾人想象的樂土是什麼模樣時,眾人七嘴八舌地開始了簡單而又讓人心酸的暢想。

“不打仗……”

“不用去公田勞作了,哪怕有什一稅也好。”

“定下來什一稅,不要再收丘甲賦。”

“有百畝地,有頭牛。”

“哪怕打仗,打完了也給我們些土地之類的賞賜,別都給那些肉食者……”

“能天天吃上粟米飯,不用吃野菜。”

“穿件新衣裳。”

各式各樣的夢,彙聚在一起,終於讓這些圍坐的人有些醉了。

並未喝酒,但夢的味道,竟是比陶邑最好的酒漿都烈。

有人忍不住問道:“墨家的小哥,這樣的樂土,到底是在哪呢?”

適卻賣了個關子,搖搖頭道:“這個啊……以後再說。天色不早了,我也要回去了。過些天我再過來,教教蘆花治療暑熱的辦法,大家也都將預防暑熱喝鹽水的事多說說。若有人不信,就說這是墨家的手段,想來總可以說服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