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亂局(2 / 3)

至於馬吉翔,也很好理解。

作為工業黨實際上的首領,他這個時候自然要說話。

工業黨是最支持土改的群體,要是讓士紳複辟,人要都給地主弄去當佃農了,誰去給他們做工?誰又有閑錢去消費工業品?

哪怕是贖買,朝廷給了錢,這幫士紳有了錢,都投進市場裏,豈不憑空多出一幫人和他們分蛋糕?

後麵的吳克作為在改革中同樣得益的百姓,眼下雖勢弱,不得不依附工業黨。

但別看他們現在勢弱,對麵這一排軍官,哪個不是平民出身的?除了黃士昌,恐怕都是。

戲看得差不多了,這時候還是要出來壓製一下。

沐忠亮敲敲桌子,等他們住了嘴,才道,“夠了!本次議題是北伐,不是伐不伐,而是怎麼伐,伐不伐內閣已有定論,你們就事論事,不要偏題。”

有些不耐煩,沐忠亮幹脆點名,“效賢,戶部錢糧你來報一下。”

海起晏升任戶部尚書,雖然他叔的產業在廣東已經算是排的上號的了,但此人一向不偏不倚,還算客觀中立,此時他說話,大夥的目光就都聚集到他了的身上。

先是例行公事般長篇累牘的數據,最後他總結到,“以現有的軍力,若開春出師,戰線限於南直隸,此處水網密集,後勤的錢糧耗費可相應少些,當可支應年餘,若要入中原,則有些勉強。”

“這才是有建設性的意見嘛,”沐忠亮讚許道,“鄧院長,軍方這邊不知怎麼看?”

“效賢所言有理,本次北伐,諸位將軍和院裏商議,一致認為收複江淮,配合海軍守住半壁之局,奪去偽清菁華,我方再生息數年,屆時光複華夏不過彈指爾。”

沐忠亮的想法也是這樣,不過他考慮的是先實現劃江而治,局勢穩定了,國內有些問題還是早解決早好。

這不,問題來了,“朝廷此次出兵,何不讓各藩出兵配合?如此勝算更大。”這是一位“閩選”的侍郎。

“是啊,我等會中兄弟亦願為國出力。”這是江西天地會,傅山的高徒葉常壽。

其他各藩也嚷嚷起來,就連李福也說他爹想打湖北。

“都莫急,”沐忠亮起身道,“諸位拳拳報國之心,本官心領了,本次北伐,朝廷作為主力,自是當仁不讓,但各藩亦要為國出力,這是免不了的。”

“鄧院長,根據你們的方略,各藩是如何安排的?”

“是這樣的,”鄧凱拄著拐杖起身道,“基於守江的方略,晉王並鞏昌王所部,務必西進逼迫吳三桂,視其動向,如吳三桂冥頑不靈,則先奪雲貴,隨即入川,阻絕川兵順江而下的可能。”

“閩王所部,則進逼耿繼茂與李率泰所在的福州,能攻則攻,不能配合浙東王啟隆將軍將其困在福建即可,臨國公可佯攻襄陽,牽製武昌兵力,但要注意後路。”

原本接受到命令,他們就該消停了,但沐忠亮知道沒有這麼簡單。

果不其然,董酉文接著就道:

“首輔,閩地山多地少,百姓又頗遭遷界令荼毒,尚未恢複,守成已是不易,但朝廷若有令,我部自當萬死不辭,但是朝廷若是能把槍炮的配額鬆動一些……”

“笑話,錢糧不足讓朝廷援助槍炮?你家百姓吃火藥的嗎?”馬思良起身嗤笑,“況且漳泉的海貿並不亞於廣州吧,依我看,首輔,廣西蠻荒之屬,晉王所部才是真的亟待援助。”

“你們倒是有臉,麵對清軍那三瓜兩棗,朝廷給了那麼多地盤你們就食,還要這要那的,要我說,我們天地會的兄弟一直和秦、王兩位將軍並肩麵對優勢清軍,要援助,援助我們就好。”

“你們這幫會黨還談並肩?鬼都知道你們打仗就那樣,要不是兩位將軍壓製,你們刮地皮怕是比韃子還掛得幹淨。”

“呸!海賊也有臉談軍紀?我們不過少數害群之馬,你們倒是人人皆賊,聽說前些日子大員又暴亂了吧?”

得,文官吵完,這些藩鎮又爭起來了。

他們口中的援助、配額,其實指得就是這幾年的軍火貿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