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掌櫃毋庸置疑就是當年詹伯籌兩個好朋友之一四福子沈四福的後人,有人就說了,這沈四福不是太監嗎,哪來的後人,這說來就話長了,這沈四福並不是打小就入宮,而是娶妻生子之後實在沒辦法了才入宮當的太監,可惜入宮沒多久就民國了,這一刀多少挨的有點冤,不過仗著從宮裏麵往外倒騰東西到也掙下了一份家業給子孫後代。要說這沈四福雖然押寶清朝押錯了,但是他兒子可押對了,三十年代初就投了八路,解放後雖然連少將都沒撈上,但是總算把沈四福這份產業給留住了,自然也就傳給了沈四福的孫子,沈大富。
要說這沈大富名字其實不錯,這名字是他爺爺沈四福欽點的,無非是希望他能大富大貴,可好死不死偏偏金庸寫的鹿鼎記裏麵有個海大富海公公,再加上沈大富的爺爺也是個公公,所以從小學開始,沈公公的名字就響徹雲霄。後來上了初中以後詹少龍又給沈大富起了個新綽號,沈瘸子,因為公公嘛,第三條腿肯定是瘸的。
“我操,沈瘸子丫可夠缺德的,他怕找事我就不怕找事,早晚我得被沈瘸子和賀三這倆孫子給弄進去吃窩頭。”
嘴上雖然罵著沈大富,但是詹少龍心裏還是比較開心的,要知道他手裏那枚跟這枚一模一樣的戒指,是他爺爺詹伯籌臨死前特意交給他手上的,說是當年孫殿英炸毀乾隆陵寢,從乾隆手上擼下來的,這枚戒指孫殿英一直戴在自己手上,四七年的時候在豫北中戰役,孫殿英戰敗被解放軍抓了起來,死在了戰俘營,當時管理戰俘營的恰好是沈四福的兒子沈有根。這沈有根雖說參軍多年,不過小時候因為沈四福在宮中的原因所以一直跟著賀三詹伯籌二人,耳濡目染的也沒學什麼好,處理屍體的時候一眼看見了這枚戒指,孫殿英號稱東陵大盜,從慈禧乾陵陵寢裏麵沒少倒騰好東西,就算傻子也知道能戴在他手上的一定不是凡物,所以沈有根就趁機給眯了,雖然後來也有人反映,但是都不能確定孫殿英當時到底戴沒戴著戒指,再加上戰爭期間,後來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解放後沈有根回到北京,讓沈四福給自己看看這枚戒指是什麼寶貝,可是沈四福這人,從宮裏順東西是內行,鑒定古董可是棒槌,於是便找到詹伯籌給掌掌眼,詹伯籌一看,就斷定這東西至少是前秦的,一來材質上看應該是青銅合金,青銅合金的首飾秦朝以後就沒有了,據說是因為秦始皇生前很喜歡青銅合金的飾物,所以會這種技術的人都被活埋給秦始皇殉葬了。總之一句話,青銅合金的飾品要麼是東西周的要麼是上周的。不過詹伯籌這人外號粘不走啊,看上的東西那哪能讓你拿走啊,甭管是朋友還是親戚,在他這沒那套,看上的就得給留下。所以詹伯籌略施小計就把這枚戒指給眯了,說來沈氏父子也是倒黴,轉了一圈等於給詹伯籌搞了件寶貝。
且說詹伯籌得了這枚戒指之後雖然可以斷定出大概朝代但也不是很拿的準,正巧當時陳寅恪在北京,於是詹伯籌托關係登門拜訪了這位著名的曆史學家,陳寅恪到底跟詹伯籌說了什麼詹伯籌到死也沒告訴自己的孫子詹少龍,隻是告訴他一定要好好保存這枚戒指,將來如果看到一樣的,哪怕把家底弄空了也要買下來。
詹少龍一直記得爺爺這句話,今天沒想到五千塊錢就把一枚同樣的戒指弄到手他能不高興嗎。
詹少龍想了想跟張冬說:“這枚戒指我先拿回家跟我手裏那枚對比下,看看是不是一樣,如果出什麼事,或者那個老頭又找回來了,你趕緊給我打電話。”
張冬點頭稱好,詹少龍又囑咐了幾句就離開了典當行,回到自己家中,詹少龍家離典當行並不遠,一個一居室的房子略顯得狹小,不過詹少龍之所以當初買一居室就是希望屋子小,這樣一般沒人來家裏打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