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飽傷神饑傷胃,太渴傷血並傷氣。
饑餐渴飲勿太過,免致膨亨傷心肺。
醉後強飲飽強食,未有此身不成疾。
人資飲食以養身,去其甚者自安適。
19.食後徐行百步多
食後徐行百步多,手摩臍腹食消磨。
夜半靈根灌清水,丹田濁氣切須嗬。
20.飲酒可以陶性情
飲酒可以陶性情,太飲過多防有病。
肺為華蓋倘受傷,咳嗽勞神能損命。
21.慎勿將鹽去點茶
慎勿將鹽去點茶,分明引賊入其家。
下焦虛冷令人瘦,傷腎傷脾防病加。
22.養體須當節五辛
養體須當節五辛,五辛不節損元神。
莫教引動虛陽發,精竭容枯疾病侵。
總論中的第一首詩“天地之間人為貴”,昭示的是孫思邈寫整個《衛生歌》的創作宗旨,故冠於篇首。孫思邈認為,天地之間人是最寶貴的,人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子孫繁衍沒有窮盡,所以應該倍加珍惜,用心養護。“頭像天兮足像地”,既反映了中國醫學“天人合一”的傳統理念,也為各論中順應自然規律的時序養生、起居養生的講述鋪墊了基礎。“總論”中的第二首詩“頂天立地非容易”說的是,養生必須養德,既然大自然和父母養育我們,人類就應該感恩戴德。“總論”中的第三首詩“身安壽永事如何”,既是總論結束前的一個小結,也是對各論開篇前的一個鋪墊:人怎麼樣才能做到“身安壽永”呢?一是要心態保持平和,二是要多做好事善事,三是牢牢記住這首養生保健詩歌,按它所述去做。
各論中的第一部分“情誌養生”由“欲求長生先戒性”和“貪欲無窮亡卻精”、“衛生切要知三戒”、“心若太費費則竭”等七首詩歌組成。反複強調,人要想長壽,首先應該戒除的就是不要肝火太旺,不能生氣,更不能“大怒”。其次是要去除煩惱。而去除煩惱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想不該想的事,會找樂,能自己排遣苦悶。這裏講的觀點和“三少歌”中“口中言少,心中事少”的說教一脈相承。其中包括遠離名利的縈絆,情欲的糾纏。
各論中的第二部分“時序養生”由“春噓明目木扶肝”、“春月少酸宜食甘”、“春寒莫放綿衣薄”和“惟有夏月難調理”四首詩歌組成。說得是如何按季節變化調節人和自然的關係,如何按季節適時地添、減衣服。其中“春噓明目木扶肝”中噓、嗬、呬、吹、嘻、呼,指的是不同季節、不同情況下,養生者為祛除心胸鬱悶而施行的不同的呼吸吐納健身法,其機理和氣功治療有點相似。據說春季呼“噓”,可以明目;秋季於呼氣的同時發“呬”聲,可以去心火。
各論中的第三部分“起居養生”由“發宜多梳氣宜練”、“坐臥防風吹腦後”和“不問在家並在外”三首詩歌組成。說的是日常起居應該做到“五宜”,即頭發宜多梳,氣功宜多練,牙齒宜多摳,津液宜多咽,麵部宜多搓(幹浴)。起臥居處,要避開風口,以免感冒、受風,更不能醉倒街頭,著風受涼。無論在家或出門,都要循規蹈矩,防備意外傷害。
各論中的第四部分“飲食養生”由“太飽傷神饑傷胃”五首詩歌組成。主要是告誡人們進食不宜過飽,喝酒不能過量,吃飯要營養搭配,辛辣的食物能吃得過多。飯後要適量運動,以促進食物消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