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孫思邈的“三少歌”和“衛生歌”(1 / 3)

(一)

健康長壽是人類有史以來就一直幻想、追求的美好願望。但是在追求、探索長壽之本的道路上,各人有著各人的生活準則。

唐代名醫孫思邈活了一百零一歲,在那個時代確實係罕見的高壽老人。有人問他長壽的秘訣,他寫了一首“三少歌”作為回答:

口中言少,心中事少,

腹裏食少,自然睡少,

依此三少,神仙訣了。

歌訣頭兩句講的是情緒對健康長壽的影響;第三句講的是欲想長壽就要節製飲食;第四句講的是老年人睡眠的規律,以及其與健康長壽的關係。這三條遵循的一個總原則是“少”。

第一少,用蘇東坡的一句詩可以概括:“安心是藥更無方”。早在幾千年前,中醫學就用“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情”對人的感情情緒進行了精辟的概括。情緒作為人的一種心理活動,是因客觀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應而產生的。在正常情況下,並不會引致疾病,也不會妨礙健康長壽。但是,一旦出現煩惱不斷,急躁不安,思慮重重,終日憂慮等劇烈波動的情緒,就會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平時保持心情舒暢,心平氣和,盡量減少或抑製不良的精神刺激和過分的情緒波動,做到“言少”、“事少”,是爭取健康長壽的一個重要環節。

第二少,也可以用兩句古詩作為注腳:“欲得長生腹中清,欲得不死腹無屎。”健康長壽離不開食物中各類營養素的支持。但是無節製的進食,對於健康長壽不僅無益,而且有害。這第二少不僅包括進食要少,要有節製,而且包括膳食中脂肪的含量也要少。脂肪攝入過多,不僅會抑製食欲,導致消化不良,而且能導致高血壓、冠心病等許多疾病的發生。

第三少,是老年人隨著年歲增長必然出現的生理現象。人體經過一天緊張的工作、學習,需要通過睡眠解除疲勞。因此,睡眠不僅可以保護人的大腦機能,而且能使人永葆旺盛的精力和體力。嬰幼兒由於神經係統發育尚不成熟,不易保持大腦的興奮性,所以需要的睡眠時間最長,要十幾至二十個小時。成年人雖然已發育成熟,但由於精力和體力的大量消耗,也需八小時的睡眠進行修複。老年人由於各種機能減退,新陳代謝降低,有六小時的睡眠就可以了。老年人如果睡眠時間過長,活動時間減少,反倒不利於身體健康,因為“生命在於運動”。如果你能堅持做到上述三少,就是傳說中的神仙也會羨慕你的。

(二)

作為中國最早用歌謠體普及宣傳養生保健知識的醫藥學家,孫思邈創作了許多類似上述“三少歌”那樣的養生詩詞。其中流傳最廣,最受人歡迎,最為人稱道的是《孫真人衛生歌》。該《衛生歌》由22首深入淺出、言簡意賅的七言詩組成,有理有據,娓娓動聽地將人們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的養生保健問題一一講述給大家聽。講述的內容分為“總論”和“各論”兩大部分。其中,“總論”有詩3首;“各論”總共有詩18首。其中“情誌養生”7首,“時序養生”4首,“起居養生”3首,“飲食養生”5首。

這22首詩歌之前並無小標題,在流傳、注釋過程中,雖然有人為其加改過“保體”、“知戒”等標題,我以為還是以每首詩的首句為標題為好。既有利識別,也不會離原作的本意太遠。並依據個人的理解,將原來流傳的詩歌的次序,按總論、各論及養生內容分類,進行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