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中國古代的老年人聚會(1 / 2)

元代一位作家作過一支寫法奇特的散曲,全曲連用了22個“一”字,不僅勾畫出了老年生活的淒苦和無奈,也道出了老年聚會的歡暢和快樂:

一年老一年,一日沒一日,

一秋又一秋,一輩催一輩。

一聚一離別,一喜一傷悲。

一榻一身臥,一生一夢裏。

尋一夥相識,他一會,咱一會,

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許多老年人,一旦離開了長年戰鬥的崗位、畢生摯愛的事業,就像離群索居的大雁,感到無比的孤獨。孤獨雖然不是疾病,可它對老年人健康的損害,卻比癌症還要可怕。於是,許多老年人常通過聚會來排遣孤獨。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是老年人聚會活動最早的提倡者和記錄者之一。白居易有一首詩,詳細記錄了會昌五年(846年)3月21日,他和胡杲、吉皎、鄭據、劉真、盧貞、張渾、盧真、狄兼謨八位老人在唐朝東都洛陽的一次聚會:

七人五百七十歲,拖紫紆朱垂白須。

手裏無金莫嗟歎,樽中有酒且歡娛。

詩吟兩句神還旺,酒飲三杯氣尚粗。

嵬峨狂歌教埤拍;婆娑醉舞遣孫扶。

天年高過二疏傳,人數多於四皓圖。

除卻三山五天竺,人間此會更應無。

由於與會的老人中,秘書監狄兼謨,河南尹盧貞年齡未到七十,所以白居易在詩中隻統計了年紀在七十歲以上七位老人的歲數總和。後人根據白居易這首詩的描繪,還繪製了一幅“九老圖”,詩畫相配,使這次聚會成為流傳至今的千古佳話。

如果說白居易等人的“九老會”是我國老年人活動史上有文字記錄的最早的一次老年人臨時性聚會,那麼,唐代南翔裏徐爵等八位老人所結的社團,則是我們老年活動史上有文字記錄的第一個“老年人協會”。據唐代升叔達《三易集》記載,這八位老人,年齡最大的96歲,最小的81歲,住處相距很近,最遠不超過一二裏。他們每天都要會聚一堂,或飲酒娛樂,或追憶往事,老有所樂,其樂融融。有人以詩記錄了他們聚會時的歡樂情景:

白鶴村頭春日曉,香霧蒙蒙百花好。

蒼顏素發八老人,花前置灑相傾倒。

笑說鄰翁學語時,追談邑子知名早。

不知主客更勸酬,爭引曾玄互提抱。

受唐代文人組織老年人聚會的影響,老年人聚會在宋代也很盛行。宋初的李昉,兩度拜相,最終以司空致仕後,仰慕白居易的瀟灑,便鼓動年過七十的退休官吏宋祁等八人,也欲成立個類似的“九老會”,但該會最終因李昉的突然去世而沒能成立。

北宋仁宗年間,在洛陽任職或貶職閑居的一些朝廷大員,如文彥博、富弼、司馬光等,先後在洛陽組織了多次老年人聚會。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有文彥博、富弼、司馬光、席汝言、王尚恭、趙丙、劉幾、馮行已、楚建中、王慎言、王拱辰、張問、張燾等十三人參加的“耆英會”,以及文彥博和程伯溫、司馬伯康、席君從組織的“通甲會”,文彥博和範鎮、張宗益、張周、史招組織的“五老會”及司馬光組織的“真率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