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舉省元推二相,龍頭昔日屬宣猷。
人間盛事並遐算,一席幾盈九百籌。
上麵這四句詩是“耆英會”的參加者劉幾在回憶當年的聚會。詩中說,聚會的發起者是文彥博和富弼兩位宰相,與會十三人的總歲數幾乎整整900歲。
而下麵這四句詩,則是文彥博多年後對當時“五老會”聚會的回憶和記載。從他的詩中可以看出,宋代的官吏退休是比較晚的。當年五老聚會時,有四個人的歲數加起來已經300歲了,可是直到文彥博寫這詩時,還隻有一半人致仕退休:
四個老兒三百歲,當時此會已離倫。
如今白發遊河叟,半是清朝解紱人。
在上述老年人的聚會和組織中,以著名政治家、曆史學家司馬光組織的老年人協會——“真率會”最為正規。該會不僅經常有活動,而且有“活動章程”。真率會《會約》規定:協會會員隻分年紀大小,不分職位高低;會員聚會隻求簡單樸素,不講繁縟奢侈;會員聚餐桌上最多5個菜,而且以素菜為主;可以敬酒,但不勸酒,喝酒量力而行;會員活動先發“安民告示”,能否出席須預先通知主辦者;違反“會約”者,下次聚會時罰酒一杯……這篇會約不僅規定具體,而且盡情盡理,不知是否可以算作我國老年活動史上第一部老年人協會活動章程。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的老年人聚會,有隨機即興式,亦有團體結社式,有筆會式,亦有宴會式。每次聚會都少不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首倡者和熱心老年活動的組織者。
寫到此處,不能不提及清代的康熙和乾隆這兩位皇帝,為了顯示康乾“盛世”的文治武功,也為了慶祝他們的高壽和在位的天長地久,兩位皇帝先後舉辦過四次“千叟宴”。乾隆五十年(1726年)正月初六,舉辦的第三次千叟宴,有將近4000名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參加,其中年齡最大的一位有141歲。赴宴者不僅有幸親睹盛大的國宴場麵,還能領到皇帝賞賜的一份禮品。難怪清代著名學者、《四庫全書》總裁紀曉嵐在應邀出席千叟宴時激動不已,當場賦詩曰:
化宇人多壽,耆老近四千。
相隨登綺席,所見豐華顛。
旭日輝宮闕,柔思韻笈弦。
自然才六十,已獲伴群仙。
這首詩雖多歌功頌德之官話,但道出了一個真理:老年人頤養天年的理想,隻有在太平盛世才能真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