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經濟學視角下的盜版現象分析(2 / 2)

(2)生產者剩餘方麵。生產盜版可以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獲得更多的生產者剩餘。正版產品的生產商,除了有低價的競爭優勢外,在市場競爭中,還可以通過改進自己的生產技術,擴大生產規模,擴展自己的銷售渠道,從而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通過這樣獲得更大的生產者剩餘。

(3)社會福利方麵。盜版對社會福利的影響體現在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的總和上。我們承認盜版活動對社會的確造成了一些不利影響,比如阻礙了相關產品的技術創新,也就從影響了整個行業的總產出。但是截至目前,學界也無法提供讓人完全信服的證據表明盜版的負麵影響大於正麵影響。

四、政府打擊盜版及反盜版策略

(1)政府要及時調整法律法規和規章製度。在當前的版權保護問題上,確實存在著執法不嚴的問題,但是,政府更應該立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政府也應該充分認識到,執法不力是使盜版現象越來越嚴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2)建立市場機製反盜版。可以這麼認為,壟斷產生了盜版,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反盜版就是要反壟斷勢力。市場競爭是壟斷的克星,那麼政府運用市場競爭來反壟斷是最明智的選擇,並且也是大勢所趨。因此,政府應該借加入WTO的機會,完善市場經濟體製,通過加強競爭和對外開放,來防止盜版行為的猖獗。

(3)政府的反盜版行動應該適度。政府的反盜版行動並不是愈嚴愈好,也不是愈鬆愈好,而應該采用相關成本與收益進行比較分析,使得盜版成本和反盜版成本之和最小,這才是最佳的選擇。因此,對於盜版問題,政府須從兩方麵考慮,既要疏,也要堵。

(4)政府打擊盜版行為也不能太絕對。也就是說,徹底解決盜版不應該成為政府反盜版的實際政策目標。一方麵,隻要盜版現象產生的市場基礎存在,盜版就不可能被人為取消。另一方麵,盜版活動對於市場來說有著正、反兩方麵的影響,如果一味的打擊盜版活動,那必將會損失盜版活動給市場帶來的某些好處。

總之,盜版現象的存在有其社會根源和經濟效應,也有其深遠的社會影響,我們既不能完全消滅盜版現象,也不能任其發展,我們應該采取有效措施,把握好“度”,使之朝著有利於社會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改清,田苗.以經濟學範式辨證看待盜版問題[J].商場現代化,2007(18):221-222.

[2]位濤.盜版現象的根源探析[J].金融經濟,2009(11):120-121.

[3]高山行,江旭.對盜版及政府作用的經濟學分析[J].預測,2002,(6):1-5.

[4]秦瑜.我國當前軟件盜版問題研究[D].碩士論文,西南財經大學,2011.

作者簡介:謝婷(1985- ),女,漢族,湖北天門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市場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