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高職學生特點的《嵌入式操作係統》課程教學改革
學術研究
作者:吳新生
摘 要:《嵌入式操作係統》課程理論性強,存在原教學內容老化、教師教學效率不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差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結合原有的教學經驗,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目標,重新確定課程教學目標、優化教學內容和創新教學模式,以提升該課程的教學效率和質量。經過實踐,證明了該課程教學改革的成功。
關鍵詞:學生特點;職業能力;教學改革;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15)02-00-03
0 引 言
嵌入式係統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智能農業、智能家電、汽車電子、網絡設備、醫療儀器和航天航空等領域[1]。據有關資料預計,中國嵌入式係統市場預計將直接創造上萬億元的效益,它已成為信息產業新的增長點,是最具潛力且最有發展前途的信息領域之一[2]。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我校計算機應用技術於2006年開發了嵌入式係統專業方向。《嵌入式操作係統》是該專業方向的一門核心專業課,這門課程如何確定課程目標?如何選擇和確定教學內容?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學生如何通過這名課程的學習來獲得相應的職業能力?這些問題一直是我們思考並極力解決的問題。經過對該專業方向招生學生的深入分析,針對本課程的特點,我們重新確定了課程目標,優化了教學內容,嚐試了一些新的教學模式,並在六年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修正,最終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1 高職學生的特點分析
本專業實際錄取分數較低,錄取學生的基礎差,學習起點低,學習主動性不夠。同時,與本科生相比,易產生自卑心理,加之,社會上對高職教育還存在一定的偏見,這會加重他們的自卑感。但這些學生興趣廣泛,善於動手,對實踐性知識比較感興趣[3,4]。同時,與本科生一樣,由於成長環境的影響,導致他們集體觀念淡薄,在吃苦精神上、獨立生活能力、自主性、判斷力、適應力等方麵顯得較為薄弱。
2 基於學生特點的教學改革
2.1 以培養職業能力為導向,確定課程目標
《嵌入式操作係統》課程是嵌入式技術方向的一門專業課,是本專業方向的核心課程。該課程的定位是:以PXA270 ARM 硬件平台為基礎,以嵌入式操作係統為對象,使學生掌握基於嵌入式操作係統的應用係統設計方法和從事嵌入式產品開發的基本能力,畢業後能從事嵌入式應用產品的設計、開發、管理、服務和營銷等崗位工作。
培養目標強調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把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等理論教學融於具體嵌入式項目的開發過程中,把培養重點轉移到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上。學生的核心能力就是應用開發技能,具體地講就是學生畢業後有能力在麵對以嵌入式ARM為核心的整體解決方案時,可以根據方案的要求,對係統進行定製和修改,進行編程實現各個模塊的具體功能,並調試成功、集成運行。
2.2 以突出職業能力為本位,優化課程內容
課程教學的首要問題就是解決如何選擇並確定具體的教學內容。在2006年本專業方向首次開設了的《嵌入式操作係統》課程,選用了開源的μc/OS-II操作係統為教學平台。該係統是一個相對簡單、開源、實時性強的嵌入式操作係統,主要應用於工業控製領域中。但在走訪企業和後續的市場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嵌入式Linux操作係統被許多中小相關企業使用。而這些企業是我們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市場。通過專業和企業老師的論證,考慮到嵌入式Linux市場成熟,源碼開放,在許多的領域已經成為市場的使用主流。因此,我們在2008年將該課程教學內容轉為嵌入式Linux操作係統的教學。在嵌入式Linux操作係統的教學過程中,結合市場企業的實際需求和學生的學習實際能力,主要講授了以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