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太陰肺經:行臂內凡九穴,左右同(起手大指端行三陰之上)。少商、魚際、太淵、列缺、尺澤、俠白、天府、中府、雲門。
(2)手厥陰心包絡經:行臂內凡八穴,左右同(起手中指端,行三陰之中)。中衝、勞宮、大陵、內關、間使門、曲澤、天泉。
(3)手少陰心經:行臂內凡九穴,左右同(起手小指內側端,行三陰之下)。少衝、少府、神門、陰郤、通裏、靈道、少海、青靈、極泉。
這些穴位都起自手部,但大部分都在臂部。
手三陽經分手太陽小腸經、手陽明大腸經和手少陽三焦經,分別自臂部伸麵的尺側向橈側排列,穴位及走行如下。
(1)手太陽小腸經:行臂外凡八穴,左右同(起手小指外側端,行三陽之下)。少澤、前穀、後溪、腕骨、陽穀、養老、支正、小海。
(2)手陽明大腸經:行臂外凡十四穴,左右同(起手示指端,行三陽之上)。商陽、二間、三間、合穀、陽溪、偏曆、溫溜、下廉、上廉、三裏、曲池、肘窌、五裏、臂髃。
(3)手少陽三焦經:行臂外凡十二穴,左右同(起手無名指端,行三陽之中)。關衝、液門、中渚、陽池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天井、清冷淵、消濼。
這些穴位都起自手部,但大部分也都在臂部。
臂部可因暴力致傷。肱骨若發生骨折,因它的扭曲形態決定骨折多為斜折,使固定發生困難,有時需器械固定。雖然肘關節較為穩固,在特殊暴力作用下,鷹嘴仍可能突出肱骨下端的凹陷,形成肘關節脫臼,此時,疼痛的肘部完全處於不能活動的狀態,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複位,但要先檢查鷹嘴突有否發生骨折。
前臂由橈骨和尺骨組成,當臂部下垂的時候,橈骨和尺骨不是平行相處,而是交叉地存在,以致有的人分不清哪一根是橈骨或尺骨。其實分別不難,連著肘部鷹嘴的是尺骨,特點是上端大下端小;而大拇指一側的手腕處隆起的就是橈骨。很有意思的是前臂的肌肉,當手掌向上時,肱骨的內側最低點叫內上髁,就是前臂肌肉群的起點,然後散開成為肌幅,再向前就變成肌腱,隻要握緊拳,一根根肌腱都挺直並顯露出來,這些肌腱都是腕部和手指屈曲動作的“傳動帶”。前臂伸側的肌肉群的起點正好與屈肌群相對,是肱骨的外上髁,伸肌群的收縮,產生和屈肌群的作用相反,產生腕的背向屈曲和伸手指。
橈骨的遠端是一個骨折好發處,多發生於喜歡連蹦帶跳走路的孩子,常常由於跌倒時手著地的動作所引發,而跌倒時手著地本來是人體的自我保護動作,起到避免頭部撞擊地麵的作用。骨折的前臂和手常呈西餐用銀叉的樣子,所以名為“銀叉樣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