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人才缺乏。經過多年摸索,我們清楚地看到:地勘單他的發展在於“走向市場,多種經營”。由於地勘單他的主業是地勘,而地勘又受國家政策影響很大,要想使經濟穩步增長,相對穩定的多種經營就要在產業中占有相當比例,所以地勘單他近年也多層次多角度競相發展多種經營。在此“商海搏擊”過程中,矛盾最為突出的就是人才的缺乏。過去搞專業的技術人員麵對多種經營都成了“門外漢”,要快速發展多種經營,一時間難以培養出大批善於多種經營管理的人才,多種經營人才的缺乏致使許多地勘單位交了不少學費。
綜合以上各點,專業化的地勘業及其延伸產業在地勘單位總體效益中占有絕對重要份額,其它社會產業所占份額太小,結構比例不合理。而我們所賴以生存的地勘行業又強烈地受到國家宏觀政策的影響,國家政策寬鬆時,我們日子好過;國家政策一緊,我們立刻捉襟見肘。由於前麵列舉的一些原因,地勘單位一時還難以改變產業結構不合理、人才缺乏、管理鬆散等現狀,最終經濟增長方式還停留在跳躍式突變階段。
三、轉變地勘單位經濟增長方式的對策
要改變地勘單位經濟發展增長方式的突變狀態,使地勘單位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不僅要從戰略上轉移工作重點,也要將製約經濟發展的因素逐一解決,以實現地勘單位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實現地勘經濟“漸變”式平穩發展,要著力於以下幾點的調整與轉變:
1 充分利用現實環境和條件,著力於企業功能開發。每一位經營者,都應充分認識現有的市場體製條件,切實樹立起資本金概念和所有者權益概念,著力於企業功能的開發。特別要從市場發展趨勢和自身條件出發,及時調整內在組織結構,努力培養各種開發功能,向高度專業化發展,使地勘單位變成跨地區、跨行業的地質勘查公司,以出售勞務和承包工程項目為主。例如:已組織起來的集團公司,不能隻停留在掛牌階段,而應盡快理順內部體製,確立與成員企業的資產紐帶關係。培養投資開發功能、多方位經營功能、跨國經營功能等等。作為地勘單位所賦有的天生優勢隻僅僅擁有探礦權是短暫的,而擁有采礦權才是永久的,對經濟發展而言是漸進的可持續的。在當今市場激烈競爭的情況下,企業隻具備生產經營功能,顯然與時代要求格格不入。在開發企業功能的同時,適當提高技術含量高的非周期性行業的多種經營比例,著重強調統一產業鏈上的勞動協作,使地勘單位發展成為探、采、煉為一體的產業公司或集團,這類公司或集團可以由地勘單位以及其延伸單位拓展而成,也可以以原礦山企業聯營或被原礦山企業兼並而成,礦業公司或集團比單一的勘探公司、開采公司或冶煉公司有更多的高級功能,其可以實現靈活的分工以協作經濟的解決資源和資金的籌措和融通問題,實現地質成果的間接商品化,使其在地堪企業綜合平衡中充分發揮“穩壓器”的作用,以保證經濟平穩增長。
2 抓住國家政策給予的機遇,促進經濟平穩增長。地勘單位在穩定發展多種經營的同時,應著力搞好地勘主業的發展,用好國家政策,抓住曆史機遇,把用好國策發展經濟作為平穩發展中的“亮點”,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溫家寶總理指出:“地質工作要更加緊密地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結合,更加主動地為經濟與社會發展服務。”這就要求我們要按照國家和地方的需求。積極尋找融入地方經濟的結合點和切入點,在大局中找準位置、發揮作用、展現作為、體現價值,把地質工作滲透到我國經濟建設的方方麵麵,為我國國土資源管理提供可靠技術支撐。這是地勘單位發揮職能、實現地方經濟與自身持續發展雙贏目標的重要內容,如:當前乃至以後,國家將越來越重視民生和抵抗自然災害的舉措,我個人認為地災評估治理和預防將越來越受到青睞,地勘單位應緊緊抓住這個機遇,做好這篇文章,以達到造福於民、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