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積極心理學豐富並拓展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途徑
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兩課”教育為主陣地,側重於對學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和解決學習生活問題的關注,對於學生思想和心理需求,以及潛能激發和積極心理品質養成的關注有所缺乏。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存在巨大的潛能,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和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助於促進個體的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應充分體現人文關懷,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態和積極的品質,充分調動大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重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同時積極構建包括政府、社會、學校和家庭在內的全方位社會支持係統,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充分發揮優良組織環境的力量促進大學生的成長成才。
三、積極探索積極心理學視閾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徑
1 堅持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人文關懷的核心在於肯定人性和人的價值,要求人的個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關懷人的精神生活等。積極心理學提倡用肯定的、開放的和欣賞的眼光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問題,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促進人的全麵自由發展。這就要求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注重人文關懷,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關心學生豐富多樣的個體需求。借鑒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建立融洽和諧的思政教育主客體關係,激發大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大學生的自由全麵發展。
2 培育優秀品質,塑造積極人格
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具有成長的潛力和向上的心理趨向,應該關注和挖掘個體和群體中積極的品質和潛能。積極心理學的理念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視角,要求思政教育應以培養大學生的優秀品質,塑造積極人格為主要內容。教育者要善於發現大學生個體存在的發展潛力,以欣賞肯定的眼光對待學生、接納學生,注重培養大學生自尊自強,自信自立的積極特質。通過理想信念教育、榜樣示範教育營造氛圍,社會實踐和體驗式教學增加社會閱曆,增進學生積極樂觀的情緒體驗,培養大學生的意誌力、自信心、人際交往和情緒管理能力等積極品質,激發大學生內在的積極取向,滿足大學生的精神需求和成長成才需要,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
3 優化組織係統,完善教育環境
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的社會製度是構建積極人格特征的支持力量,也是個體不斷產生積極情緒體驗的最直接的來源。社會關係、文化製度與學校或家庭環境在個體的發展中具有重要影響,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重視優化環境係統,注重積極的學校生態環境的建設和完善。首先要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包括優化校園環境,健全合理的教育製度,形成優良校風學風,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感染學生、熏陶學生。其次整合社會、學校和家庭等各種要素,發揮整體教育功能,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加強大學生煤介素養教育,注重新媒體環境下對大學生的正確引導,完整網絡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