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行者無疆在路上(1 / 3)

行者無疆在路上

成長故事

作者:陳偉

陳偉,男,江蘇省宜興市新莊小學校長,中學高級教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宜興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先後榮獲江蘇省“紅杉樹”園丁獎、無錫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無錫市學科帶頭人、宜興市優秀學術技術帶頭人、宜興市優秀校長等榮譽稱號。他勤於學習、敏於吸收、勇於實踐、敢於創新、精於總結。踐行“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的育人追求,曾獲無錫市三優課賽教一等獎,多次在省、市級活動中執教觀摩課。在學校管理中追尋“文化引領、樂學正行”的管理理念,使學校成為現代化、高質量、有品位、充滿墨香文化、彰顯書法特色的宜興市窗口學校,有30多篇論文在全國、省級刊物上發表。

1984年8月,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江蘇省洛社師範學校,開始了緊張而又快樂的三年師範學習生活。作為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我在洛師的三年學習中非常勤奮,刻苦地學習本領,文化知識、專業技能一樣也不落下。三年後,我從洛師畢業,滿懷憧憬地在宜興市城北小學開始了我的教學生涯。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助我成長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中寫道:“要每天看書,終身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能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江河。閱讀不是為了明天上課,而是出自本性的需要,出自對知識的渴求。”

我喜愛讀書,悠悠書香,伴隨著我的成長。從學生時代的經典名著到工作時期的教育理論書刊,我都愛不釋手。在我的辦公室或家中的書房,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書多,我把這些書或雜誌當做寶貝,即使書頁泛黃,也從不肯輕易丟棄。在我閱覽過的眾多書籍裏,又有一個同樣的特點,即均有圈、畫、點、畫記號,或折頁或夾一書簽,那是我用心拜讀後留下的印記。當然,手旁的摘記本更為清晰地記載了我徜徉書海的快樂。漢代的韓嬰在《韓詩外傳》中講:什麼人才能夠做“人師”呢?做人的老師,必須“智如泉湧,形可以為表儀者”,智慧要像泉水一樣噴湧而出,思想言行能夠成為別人的榜樣。

在與書籍結伴幾十年的過程中,“積識成智”抑或“轉識成智”,升華了自身的氣質。經典中的人物氣度與雄才偉略,教育專著中的理論精華與貼切案例,名家撰稿的一線速遞與成長故事,管理專刊中的前沿思想與智慧藝術,如歌、如詩、如畫……我都用心去研究、學習、借鑒。

為伊消得人憔悴:追求高效課堂

讀書,使我站得更高了,讓我看得更遠了;吸收,為我的教育教學豐厚了底氣,滋養了靈氣;學習,讓我以思想者的眼光來審視教育,以教育者的情懷來感悟世界。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自己的舞台就是課堂。在教學中,我把每一節課都當做一次重要的演出,將自己的所學在課堂上予以表現,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走向智慧。在城北小學以及宜興外國語學校,我與強大的課堂教學研究團隊一道,勤於研究、悉心探索,曆經一次次課改新浪潮,親曆一場場課堂新革命,不斷汲取先進的教學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成了我的教學追求。我努力讓課堂散發出生命成長的芳香,飄蕩著民主和諧的旋律,張揚著自由歡暢的個性,揮舞著銳意進取的翅膀。在實踐中逐步形成“放鬆心情、活躍思維、開放路徑、成功達標”的課堂教學思路和風格。

2002年,市教育局選派我參加江蘇省教育廳舉辦的骨幹教師培訓班學習深造,我有幸和大師對話、和專家交流,從而大大提升了我的境界。我還努力向其他行業學。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市委組織部和人事局的領導帶我們去上海寶鋼、蘇州新區學習考察,國家大型企業集團的宏大氣派、高新科技的巨大魅力無不給我以巨大的震撼,我的內心常常湧起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進而轉化成前進的動力和執著的努力。我在課堂中尤為注重培養學生善觀察、廣聯想、多角度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注重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讓孩子們樂學、會學、善學,凸顯生命的張力。幾年來,我多次執教對外省市的觀摩課、示範課,在一次次的課堂教學舞台上展示自己,在一次次的名師對話與交流評析中升華自己,並曾榮獲無錫市三優課評選一等獎,輔導學生參加省市數學競賽有50多人次獲獎,我也被評為中國數學奧林匹克二級教練員,無錫市小學數學學科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