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報告,讓聽評課走向實在有效
觀點參考
作者:趙憲宇
寫聽課報告,首先是要聽好課。真正聽好一節課,要聽出其優點和缺點,提出意見和建議。很多人記聽課筆記,就僅僅是對課堂的記錄,甚至隻是板書內容,缺少起碼的評點,更不會記下聽課中優點、缺點和建議。聽課筆記要有課堂實錄,老師的板書、提出的問題等,但更要記下課堂裏發生的事情,要記老師的教,更要記學生的學。學生學習的外在表現和內在效果,甚至連學生的表情神態都應該有所反映。要記下課堂裏出現的亮點、特色點和教學智慧點,當然也要記下不足點和遺憾點。聽課評價表,一般由學校設計和提供。其實每個教師聽課也可以有自己的一張聽課評價表。根據自己對教學的理解進行設計,從感性和理性的角度,從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效果、教學手段和教師素養等諸多方麵進行設計。有了這張表,多少還是會讓我們對課堂教學的評價更理性、更客觀一些。現在我們的評課,一般出現了以下幾種問題:一是感性超越理性,往往憑借老師的個性化的直接感受來評價一節課;二是細節大於整體,往往會抓住一節課的某點不足而放大,影響對整堂課的正確判斷;三是評教覆蓋評學,忘記了學生的學才是最終目標;四是現場重於文本,就是不注重文本評課,現場評課容易走過場,走馬觀花,而且也不能留下深刻有效的記憶。
有了這兩個方麵的準備,堅持聽課,做好筆記,做好積累,一段時間下來就為寫好聽課報告積累了豐富的資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聽課報告形式多樣,可以是聽一段時間一定量的課,也可以是聽一兩節課。內容也可長可短,角度更是五花八樣。可以是長篇大論,也可以是點滴體會。一般的文體形式可以分為:聽課體會、課堂實錄、教學案例、課例分析、專題解讀等。聽課報告是對聽課文本評價的統稱,總的來說,聽課報告就是對所聽課堂教學總的評價,隻要符合一般調研報告的寫法就可以了,沒有嚴格的形式約束。既可以根據不同的課堂教學,也可以根據不同的聽課目的來撰寫。
從時間段的劃分上看,有階段性聽課報告和即時性聽課報告。階段性聽課報告,主要是對一段時間以來聽課的集中評價,我們常常見到的是一個學期以來,一個教師對其聽課總的情況的一個報告。這類報告內容比較廣,涉及的課比較多,要善於從眾多的課堂教學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從相對宏觀的角度來把握報告的主題,盡量揭示普遍的教學指導意義,對所聽的課堂教學情況有一個全麵而準確的評價。即時性課堂教學報告,是對當下所聽的一節課或幾節課進行的評價。凸顯的是教學中的臨時性判斷,關注的範圍相對較小,但能夠及時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聽課的目的性上看,可以分為專題性聽課報告和無主題性聽課報告。專題評價課主要是對新教師上崗考核、學術榮譽評選、職稱評審、評估督導驗收等類型的課,進行專題分析報告。專題性聽課報告,目標單一,主題集中,評價標準也比較統一。無主題性聽課,雖然有些“隨意”,但“隨意”的聽課,也能發現問題,很有研究總結的價值。
從課堂的表現形態上看,可以分為公開課教學聽課報告和常態課教學聽課報告。公開課教學包括各種競賽評比展示課,教學既要麵對學生,又要麵對評委和老師等,這類課的特點就是要盡可能地體現教師的最高教學水平。寫公開課聽課報告,要善於由表及裏,不要被華麗的外表所蒙蔽,要關注其導向性和引領性。常態課教學,就是最普通的課堂教學,聽這類課一般叫做聽“推門課”。這類課,雖家常但真實,很能看到一個教師實際的教學能力和水平。這類課的評課報告,要實事求是,不要輕易誇大教學不足,應著力研究常態課的教學效果。
從被聽課教師來看,可以分為名家課聽課報告和普通課聽課報告。聽課,都想聽聽名家的教學,一般說來名家的教學可供學習借鑒的應該更多一些,但也不能照搬,也要有自己的判斷。這類課的報告,主要是探尋其教學真諦,學習其教學方式方法。可以寫成課堂實錄、課堂經典案例分析。普通課就是一般教師的課,一般教師的課,要善於發現閃光點,善於找到提升點。可以寫其教學片斷、教學細節的研究報告,也可以寫成討論式的聽課報告。
從不同角度看,聽課的分類也就有所不同,但大致上聽課報告都有基本的規律可循。聽課不評課,等於沒聽課,但評課如果僅僅限於口頭現場,沒有文本報告式的評課,那聽課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