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紮實、靈動,成就高效課堂(1 / 1)

紮實、靈動,成就高效課堂

觀點參考

作者:周小豔

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力求課堂教學質量的最優化,是教育工作者們一直潛心研究的課題。什麼樣的課堂是高效的?我以為,在課堂有限的時空裏,讓每一個孩子的學科知識、學科素養以及相關能力、素質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這樣的課堂應該就是高效的。

第一,知學情,目標切實。任何一堂課在開始之前,教者都應該對學生的認知情況了如指掌。對學情的了解不僅是指學科知識,更包括學生的理解水平、視野,甚至要能解讀學生的心靈密碼。要“蹲下身子”與孩子交流,用心傾聽。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才能夠確定出適合孩子、貼近孩子的“最近發展區”的切實可行的目標。教者一旦覺察到學情與預設之間存在距離時,要能根據學情及時調整,將學生學習中的難點作為教學的重點,這樣才能實現教學目標,讓孩子真正學有所獲。當然,在製定麵向全班大部分孩子的“總目標”之後,還要針對班上的優秀生和後進生分別製定相應的“分目標”,寥寥幾筆添加在“總目標”之後,不費時但做到心中有數,求得讓每個孩子在課堂上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成長。在每堂課快結束的時候,要多問孩子們:“你還有什麼想問的?還想知道什麼?”以及時掌握孩子的認知狀態、關注熱點,也便於及時調整教學目標,讓教學目標再切實些。

第二,刪繁就簡,過程紮實。高效課堂的達成需要紮紮實實的教學過程。所謂“過程紮實”,就是集中精力做課堂應該做的事:聽、說、讀、寫,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陶冶學生的情操,其他無關緊要的“糟粕”都應該去除。在課堂有限的時空範圍內,我們必須得當取舍、刪繁就簡,猶如寫文章,重點處濃墨重彩,無關緊要處惜墨如金,這樣的課堂就會張弛有度,實現高效率,給學生留下美好的學習經驗和感受。特別欣賞一位老師執教《全神貫注》時,在引導學生回顧了課文主要的內容之後直奔文本核心: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表現羅丹工作時全神貫注的語句,再練習多讀幾遍,之後通過角色體驗引導學生感受羅丹的專注,運用茨威格向別人轉述自己在羅丹家拜訪時所見所聞的策略引導學生內化細節描寫的語言,最後讓學生描述自己生活中見到的他人全神貫注做事的情景。整堂課大膽取用教材,脈絡清晰,由品讀到體驗,由鑒賞到運用,每一個環節都集中力量訓練學生的讀或寫的技能,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了紮紮實實的提高。

第三,善延伸,由“實”衍“活”。課堂是有限的,但知識的學習和素養的提升是無限的,生活是真正的“大課堂”。課堂能讓孩子“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才是從根本上實現了高效。我在教學實踐中感到,將課外閱讀與課堂閱讀教學對接並由此牽引出相關的寫作練習,是個行之有效的策略。在教學傳奇故事《哪吒鬧海》時,我引導孩子進行傳奇故事的主題閱讀大單元活動:講傳奇故事、演故事片斷、寫自己喜歡的人物,甚至有孩子大膽想象傳奇故事中的人物來到現實生活中之後發生的一連串離奇故事;教學《鄉下孩子》,我帶領孩子收集、閱讀、背誦了大量描寫鄉下兒童快樂遊戲的現代詩以及古詩,引導孩子了解長輩們小時候玩的遊戲,學著鄉下孩子玩抽陀螺、滾鐵環、放風箏,讓現代城市孩子們擁有了一段返璞歸真的童年時光……這些學習活動將課堂進行了深廣的延伸。孩子們在一係列活動中深化了對文本的認知,構建了相對完整的知識框架,積累了寫作素材,感受到了母語的魅力,領略到了祖國文化的博大。

第四,策略靈活,事半功倍。紮實的課堂並不等同於一板一眼,靈活的策略能讓紮實的訓練變得更易於孩子接受和喜歡,效率自然更高了。比如祝禧老師上《牛郎織女》時,先讓學生用方言講故事的開頭部分。在課堂上用方言講故事,多親切、多新鮮!講故事的孩子娓娓道來,聽故事的孩子興味盎然。當故事講完時,祝老師問講故事的孩子:“這故事就是這樣流傳下來的。你爺爺講給誰聽?”“我爸爸。”“你爸爸講給——”“我聽!”“你將來還要講給——”“我兒子聽!”孩子答得流暢自然。課堂上不時傳出快樂的笑聲。這樣的學習活動既讓孩子了解了《牛郎織女》這篇民間故事口耳相傳的流傳方式,又讓孩子在用方言講故事的過程中感受了民間故事語言的明白如話,一舉兩得,事半功倍,給孩子深刻的印象、美好的文化熏陶。

課堂的主人是孩子,讓我們執著地追求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成就高效課堂,成就孩子的快樂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師範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