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研究性活動能深入、有效地開展,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分管校長為副組長的“水文化研究”領導小組,進行“水文化研究”的整體規劃。在各級行政部門的直接領導和專家的具體指導下,學校各職能部門通力合作,認真落實開展“水文化”研究工作。我們在全體教師中組織開展學習培訓活動,使教師能全麵了解學校的特色建設項目的建設目標,形成較高的認同感,使教師更好地把握研究的方向、研究的要素和研究的方法,也使教師能更好地指導學生開展以水為主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
三、以水為魂,構建若水育人體係
水無聲無息,卻綿延悠長;水,平凡無奇,卻滋潤萬物。我們充分挖掘水文化的精髓,將水的高尚品質作為我們育人的目標,構建學校若水育人體係。
對於水文化的精髓,我們首先是突出其“善”。這裏的“善”,我們有兩個層麵的理解。一是“人之初,性本善”之“善”,亦即“善良”之“善”。無論是“學之初”,還是“教之初”,都是“性本善”的,而且也必須都是“性本善”的。正所謂“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二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善”,亦即態度、方法之“善”。可以說態度“善”了,方法也就“善”了。我們注重“水文化”的滋養,本身就是在“先利其器”,是利思想之器、心靈之器。為此,我們在學生中堅持開展日常行為規範的教育,組織“十好少年”的評比等活動,將“做老師就做好老師”作為全體教師的座右銘,組織全體師生積極參與“我為學校添光彩”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來培育其“善”。
其次是關注其“容”。這裏的“容”是海納百川之“容”。“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隻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才能有真正的源頭活水。這裏的“容”也是包容的“容”,隻有能夠包容他人的人,才能具有寬廣的胸懷。我們充分利用班隊課,積極開展以如何與人相處及人際交往為主題的班隊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逐步把學生培養成好學、博學、包容、謙遜的豁達之人。
第三是重視其“韌”。抽刀斷水,水更流——“韌”。柔韌堅強是中國人民的優良品質。水的靈動、透明、寧靜等一係列的自然特性賦予了水獨特的人文性,我們以水的柔韌來教育學生,組織學生開展競技比賽,進行挫折教育,展開極限挑戰,引導學生形成謙遜的品格、寬厚誠實的作風以及堅韌的毅力。
第四是強化其“恒”。滴水穿石——“恒”。持之以恒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基石。所謂“為者常成,行者常至”,不停向前走的人,總會到達目的地。我們通過學科教學、德育活動、專題宣傳、學生交流等多種形式,教育學生從小樹立始終如一、持之以恒的積極態度和頑強精神,教育學生隻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人才能真正到達成功的彼岸。
“善”“容”“韌”“恒”是我們全體師生做人做事所要追求的目標,是我們學校管理所要求的,也是“用心每一時,做好每一事,踏實每一步”學校精神的具體化。用水的優秀品質影響我們的全體師生;通過若水教育,我們力圖使育人工程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管子》有言:“水者何也?物之本原,諸生之宗室也。”從高山流水到似水流年,從上善若水到水到渠成,水無時不在豐富著這個世界。秉承著水的優良品質,依托江南水鄉和“山湖”這個人文景觀的優勢條件,我校在尋找自我定位的道路上摸索著,建校四年來,成績斐然,先後獲得“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實驗基地學校”“江蘇名校俱樂部會員學校”“蘇州市教育現代化小學”“蘇州市德育先進學校”“蘇州市信息化示範學校”“蘇州市綠色學校”“蘇州市平安學校”“吳江市2A級特色學校”等46項集體榮譽。
特色源自於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我們在曆史和未來之間找到了一座完美的橋梁。雖然我們是一所新學校,但水文化給予我們智慧,啟迪著我們沿著潤物無聲的教育理想大踏步前行!
(作者係江蘇省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山湖花園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