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留守兒童成長需要的教育策略探究(1 / 2)

基於留守兒童成長需要的教育策略探究

問題討論

作者:李建成

當下,全社會都在倡導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我們應從留守兒童的成長需要出發,既要進行“綜合治理”,又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因材施教”。

一、留守兒童成長需要的缺失

留守兒童由於長期不和父母在一起,父母在他們的教育過程中一些獨特的魅力不能得到發揮,這便使他們在生命過程中很多成長需要無法或很難得到滿足。從客觀現實看,留守兒童成長需要的缺失主要表現如下:

1.身心成長需要的缺失

留守兒童大多數長期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爺爺奶奶往往因為“代溝”太深而不去和他們交流,對他們也缺乏了解,隻是在生活上關心,幾乎不進行心理疏導。這便使得這些兒童心靈生活在一個獨有的世界,始終處於關閉狀態。有時遇到不悅的事情也得不到宣泄,長期壓抑將會造成心理失衡。

2.智慧成長需要的缺失

留守兒童大多數平時課餘生活處於自由狀態,至多隻能應付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很少有人引導他們自主發展,更少有人關注他們的智慧開發。這便使得這些兒童學習生活單調,學業成績落後,智慧發展遲緩。

3.情感成長需要的缺失

大多數留守兒童平時寄宿在他人家裏或住在學校,缺少“父愛”和“母愛”,生活在“情感期待”狀態,處於情感“饑餓期”,也沒有像父母一樣能夠自由地傾吐自己“酸甜苦辣”的對象,個體情感封閉,長期這樣很容易導致“情感抑鬱”。

4.道德成長需要的缺失

留守兒童大多數由於長期和親友生活在一起,要麼處於“溺愛”狀態,要麼就是放任自由——無人對其道德品質進行引領、培養和管束,課餘生活自由散漫,道德抵禦能力相對較低,遇到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很容易模仿“變壞”。

二、如何實施留守兒童教育

留守兒童教育是一個綜合問題,既要根據兒童整個生命的成長需要進行全麵教育,也要根據個體成長需要的缺失進行有針對性地教育。

1.開展心理疏導,促進心理成長

學校要讓每位教師在課間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和這些學生接觸,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通過一些典型的事例教育他們正確地對待生活中的困難或問題。請父母每天能夠堅持通過網絡或電話和孩子聊天,了解他們的心理障礙和需要,讓他們及時宣泄心中的不悅,調整自己的心態。住校生要讓他們自己在從教職工中找一個“幹爸”或“幹媽”,非住校生就請負責生活的親友負責,讓這些“托管人員”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來和自己聯係的“責任對象”進行心理溝通,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以便針對問題及時地進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