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留守兒童的品德健康成長
問題討論
作者:陳智華
直麵部分留守兒童的品德,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理想信念偏差、個人品德低劣、法製觀念淡薄等。學校如能運用適當的教育策略,就能促進其品德健康地成長。
1.構築溫情校園,讓留守兒童幸福生活
學校是留守兒童真正的“家”。隻要我們能立足留守兒童需求,將學校建成他們心中的成長樂園和幸福家園,就能使留守兒童對生活充滿希望,並在幸福的生活中,養成良好品德。首先要為留守兒童搭建溫暖的空間。為了使留守兒童課餘生活更加豐富,學校為他們搭建了“一吧一室一家”,即“全開放書吧、心理谘詢室和留守兒童之家”,營造溫馨校園。做到書吧存書量多,心理谘詢室布置舒適,留守兒童之家配備齊全。其次要為留守兒童提供溫情的關愛。對留守兒童來說,母愛最珍貴。學校應重視以師愛彌補母愛,建立“愛心媽媽”親情服務。讓留守兒童真切地體會到慈母般的溫暖,產生在校如在家的感覺。
2.關注習慣養成,讓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首先是讓誠信成為一種習慣。做人如鼎,明理,誠信。每學期,我們都對留守兒童舉辦“一次誠信演講、一次誠信爭星、一次誠信承諾、一次誠信故事、一節誠信隊課”等“五個一”主題教育。豐富他們的課餘生活,促進他們“恪守誠信”。其次是讓書寫成為一種習慣。書寫可以讓一個人心神寧靜,可以很好地克製留守兒童浮躁的個性品德。我校將留守兒童中愛好書法的同學組織成立了書法興趣小組,由專業老師定期組織培訓,引導他們認真習字,促進他們養成認真處事的態度。最後是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讀書可以啟迪心智,助人聰明。我們在課餘組織留守兒童開展“經典誦讀”“故事大王”比賽,評選“閱讀之星”,讓他們在書籍中尋找精神寄托,用閱讀滋養心靈,促進成長。
3.實踐體驗真情,讓留守兒童心存感恩
感恩是一個人的基本品德。為了讓留守兒童學會感恩,我校以活動為載體,培養留守兒童心存感恩、孝敬父母、回報家鄉、回報社會、熱愛祖國的思想,以此促進其良好品德成長。首先是體驗感恩。節日,和親人見麵,為父母洗洗腳、揉揉肩、捶捶背等;開展“算算親情賬,感知父母恩”。留守兒童在實踐的過程中,體會父母的艱辛與不易,讓感恩真情流露。其次是感受恩惠。每年組織大哥哥大姐姐誌願者到校為百名留守兒童舉辦集體生日會;中秋節、“六一”節請政府組織關愛慰問活動。讓留守兒童在感受恩惠中體驗人間真情與溫暖。最後是參與報恩。我們定期組織留守兒童回報社會活動,如:三月開展學雷鋒獻愛心活動,讓感恩進社區,感恩城鄉手拉手。通過引導他們變換角色,促進他們在參與活動中感受報恩的美好心靈。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安市韓城第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