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飲食原則
冬季氣溫下降,外界陰氣占主導地位,人體受外界影響,陰氣也相對增加。順應冬季的氣候特點,注重養陰,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嚴寒的天氣也使人們的代謝升高,皮膚血管收縮散熱也較少。因此在冬季飲食調配上,可以多增加一些膏粱厚味,如燉肉、熬魚、火鍋等。
1、多吃禦寒食品
寒冬的飲食原則,一是要有豐富、足夠的營養,二是食物應該是溫熱性的,有助保護人體的陰氣。禦寒食品例如:肉類中的羊肉、牛肉、火腿、雞肉、狗肉,蔬菜中的辣椒、胡椒、大蒜、生薑等,既補充足夠營養,又保護人體陽氣,吃了使身體覺得暖和。
2、多吃滋潤食品
冬天雖然清爽,但是太過幹燥了。當天氣的濕度隻有22%的時候,難免會唇幹舌燥。幹燥的冬天又特別容易引起咳嗽,而這類咳嗽差不多都是燥咳,治療方法也是以潤為主。總之,冬天幹燥,任何人都宜“潤一潤”,如吃些煲老糖水、胡蘿卜馬蹄水、川貝燉蘋果等。
3、注重食補
為了增強體質,許多人往往習慣於在冬令時服用些補品。人參、鹿茸、阿膠、黃芪之類固然對人各有益處,但如果服用不當就常會帶來一些副作用,而適當地進行食補,既經濟實惠又沒有副作用。所以,冬令進補養生首先應遵循“藥補不如食補”的原則。
4、多吃含無機鹽的根莖類蔬菜
人怕冷與飲食中無機鹽的缺少有關,冬季應多攝取根莖類蔬菜,如胡蘿卜、土豆等。因為根莖類蔬菜所含無機鹽較多,無機鹽對人體禦寒很重要,可使人體產熱功能增強。鈣在人體內含量多少可直接影響人體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補充鈣可提高機體禦寒能力。
5、多吃含維生素的食物
多吃些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的食物。寒冷氣候使人體氧化功能加強,機體維生素代謝也會發生明顯變化。維生素A能增強人體的耐寒力,可多吃些動物肝髒、胡蘿卜、南瓜、白薯;維生素B2主要存在於動物肝髒、雞蛋、牛奶、豆類等食物中;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對防治感冒、高血壓、動脈硬化及心腦血管疾病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應多攝取新鮮蔬菜和水果。
6、適當補充含碘食物
因為人體甲狀腺能分泌一種叫做甲狀腺素的激素,具有產熱效應,它能加快組織細胞的氧化過程,提高人體基礎代謝,增加熱量,並使皮膚血液循環加快,產生暖和的感覺。足量的甲狀腺素對人體抗寒起著重要作用。而碘是製造甲狀腺激素的唯一原料。缺碘則可以影響甲狀腺功能,由此產生碘缺乏病。尤其是小孩,碘缺乏可影響生長發育,特別是神經係統的生長發育。含碘豐富的食物有海帶、紫菜等。
7、適當補充含鐵食物
有試驗證實,貧血婦女體溫較血色素正常的婦女低0、7℃,產熱量少13%,新陳代謝明顯降低,較一般人更怕冷。因此,冬天應多吃些動物血、蛋黃、菠菜等含鐵豐富的食物。
8、適當吃點生薑
人們常說“冬有生薑,不怕風霜”。常食生薑能促進血液的循環,可發汗,並有促進胃液分泌以及腸管蠕動、幫助消化、增進食欲的作用。生薑還有抗氧化作用,臨床上常將生薑用於外感風寒、頭痛、咳嗽、胃寒、嘔吐等症的輔助治療。